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 改朝换代 (第3/3页)
情会出现滞后,甚至混乱的局面。 到了隋唐年间,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份为三,每个人的职责明确,而且相互制约,防止一家做大,同时对皇帝的命令也可以做出分析,甚至驳斥,避免皇帝一脑门热做出错误的决定。 至于后世的宋代的二府制,官员是一大堆,但是事情却没有那么多,导致机构臃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增加财政负担,这甚是不可取。 元朝一省制,中书省的权力比丞相还要大,甚至可以干涉皇帝的继位。 至于明清,废除了丞相,皇帝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的首脑,一人肩负两个职务,累得半死不活,最后不得设置几个大学士顾问协助。 由于一切都是要靠皇帝本人做决定,所以明清两代的皇帝要么就是兢兢业业累得半死不活的,要么就是撒手不管了! 这样的官僚制度也不是不可取的。 想来想去,也只有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比较合理,算是开明的专制。 这也难怪科举制这样在当时是先进的选拔官员制服会在隋唐出现,这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群臣见曹cao都不说话,大气都不敢出。 一会,曹cao开口,“朕倒是想到了一个套官僚体系,但就是不知道它是否适合,说起来让诸位爱卿参考一下。” “朕觉得,无论是西周还是秦代到现在的官僚体系所存在的缺陷刚才陈爱卿已经说明了,朕觉得,我们应该从朝廷内部的官僚系统开始改其。首当其中就是丞相。丞相权力很大,责任也重大,但是丞相毕竟是一个人,没办法面面俱全。” “所以朕决定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废除丞相,设立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另外,尚书省门下设置六部,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文武大臣听后,纷纷点头,这套官僚体系分工很明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对皇帝的政令也不是一味遵从,而是有选择的听从,避免出现重大失误。 “陛下这套官僚体系甚好,如此天下便可以安宁了。” 曹cao微微点头,继续说道:“至于地方依旧实行朕所说的郡守、郡丞和郡尉三权分立的局面,同时朕赐予各地的郡守、县令秘密上奏权力,在出现突发情况下,无需通过程序,直接给朕上书。但是这个权力不许滥用,否则,按亵渎罪,罢官免职,发配边疆。” 这样可以保证秘密上奏的有效性,避免地方官员借这个机会相互攻击。 群臣纷纷点头。 “现在官僚体系有了,接下来就是选拔适合人选充任。” 曹cao扫了扫群臣,他们的目光都亮了,都等着被他选中,进入新的体系当中。 “诸葛军师,你才华横溢,又善于管理政务。这尚书省一职莫非你莫属,希望你能在百官面前其一个良好作用。” 诸葛亮出班,跪在曹cao面前磕头,“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臣绝对不敢辜负陛下的厚恩!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这件事。” 尚书省位子在三省中最重要,交给最善于政务的诸葛亮最适合不过,而且品级是一品,也算是酬劳他在许都所立下的功劳。 “至于这门下省,就由王邑爱卿你来出任吧。” 王邑惊讶,不敢相信地看着曹cao,“臣冒险陛下,陛下不加罪,臣已经很是感激,这门下省乃是政令一道重要关卡,臣恐怕有辱皇恩。” 曹cao摆摆手,“王爱卿,虽然你顶撞了朕,但是从本质上讲你也是为了朕好,为了龙国好。朕不会计较这件事的,希望你日后继续发扬敢言的精神,让朕不出大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