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2节 (第2/3页)
或是出城作战,即便自己兴倾兴国之兵南征,也唯有饮恨寿春城下。 “请大王放心,惇当竭力为之。”夏侯惇答道。 “元让性情急躁,温扬州当多进言,归正元让行举!”曹cao说道。 “诺!”温恢应道。 曹cao满意地点了点头,夏侯惇或许能力差了点,但胜在听话,能听取正确的建议,这点比夏侯渊、曹仁好多了,不用让他那么烦恼。 继而,曹cao环顾众人,说道:“今刘备已撤,各部按军令陆续拔营,不得有误。” 寻机,司马懿出列问道:“启禀大王,臣代兖州刺史询问,军中身患疫病将士,当如何安排?” 曹cao沉吟少许,说道:“行动不便者,留于淮北;尚能行军者,随军撤退。一切交让伯达安排调度,若有紧急之事,可上书表奏。” “诺!” 对于瘟疫的概念,曹cao与众人仅有浅薄的认知,既不知道空气传播,也不知蚊虫、血液传播。 在他们眼中隔离就是隔离患病军士,至于没患病的人就没有问题。对潜伏期这个概念,他们都闻所未闻。 认知差异下,刘备与曹cao的撤军有天壤之别。在霍峻的主持下,刘备将会隔离帐下所有军士,避免将疟疾带到武汉。而曹cao撤军与往日并无区别,或许疟疾会被曹cao带回邺城。 北伐或许告一段落,但与疟疾的战争才刚开始! 少顷,伴随着议题结束,众人纷纷告退。 曹cao从案几上,拿起毛笔,将在空白的巾帛上书写诏令。然曹cao即将下笔,却见孙权走到帐口,又折返回来。 “仲谋莫非有要事禀告?”曹cao问道。 孙权凑到曹cao身前,面露犹豫,似乎有话难说。 迟疑半响后,孙权说道:“启禀大王,臣斗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cao抬头看去,见孙权这般吞吞吐吐,皱眉说道:“卿但说无妨?” “诺!” 孙权整理思绪,说道:“启禀大王,恕臣斗胆。天下咸知汉祚已尽,群雄割据,异代方起,得赖大王平之。天下自古以来,能除民害者,为百姓所依附者,即可言得民心。殿下征戎三十余年,功德显于寰宇,为天下之所望。” “今臣以为大王何不如顺天应人,开国建制,诏封天下,褒奖诸将,收取人心,以正汉室既亡,魏室大兴之实。” “嗯?” 曹cao目光凌厉打量着孙权,说道:“天子既在,仲谋何出此无君之言?” 闻言,孙权对曹cao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cao作,心中多有不屑。让自己毒杀皇后、皇子时,怎么就没想到许昌天子? 今下刘备无功而返,不趁势登基建国,岂不可惜? 孙权低着脑袋,说道:“启禀大王,汉室自安帝之后,已失体统,外戚、jian宦霍乱朝政,所辖之地尽限司隶。汉室之运,得是终结。” “大王奉时运而起兵,讨黄巾,征董卓,擒吕布,覆袁术,灭袁绍。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喜迎大王之军。” “今大王上承天运,拯救国难,扫荡诸寇,广得民心。权愚以为大王当顺天命,应臣心,以虞、夏为鉴,效三代之政!” “承天意,应人心?” 曹cao幽叹一句,说道:“仲谋劝孤进位,则是欲让孤违背往昔之言也!” 曹cao口中的往昔之言,是指曹cao之前所颁布的《述志令》。曹cao在《述志令》中,强调自己的政治抱负与平生志向,表达了自己无取代汉室之意。 今下如果曹cao称帝,不就自己打自己脸,且将多受无聊士人讥讽,也会成为南汉君臣抨击的把柄。 孙权神色恭敬,说道:“臣以为大王当从孔子大仁之语,管仲不为公子纠而亡,却为公子小白效力,难言小仁之德。然管仲九合诸侯,尊王攘夷,是为大仁之德。今大王岂能计小仁而舍大仁?” “自黄巾之乱以来,华夏震荡,黎民多灾,胡虏南掠。无大王起兵,不知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