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7节 (第1/3页)
“太子英明!” 孙权向曹丕拱手而拜,说道:“大王若是继位,以太子谋划之功,必能继江山大统。” 曹丕扶起孙权,笑道:“仲谋为某出谋划策之功,我莫不敢忘。” “不敢,能为太子驱使,实乃权之幸事!”孙权应道。 “哈哈!” “喝酒!” 第411章 大兴江淮 建安二十二年,九月。时间荏苒,转瞬即逝。 刘备率军回国不久,约过了月余。在霍峻督治下,疟疾已在江北消散。 六千八百多名身患疟疾军士,各营丧生六千六百余众,加上北伐折损的兵将,及那鲁肃、习祯二人。疟疾大疫导致的损失,堪比一次大败。 其间并非没有康复者,在黄花篙与各医师的竭力抢救下,侥幸得生者不过百来号人。然纵是治愈,疟疾也会时常发作,长期伴随着他们,已是不便行军打仗。 这近两百来号人,在霍峻的批复下,直接从军队退役,恢复民籍,迁家小至江北,转为初复乡亭上的官吏,减免赋税五年。 以退伍兵下基层,则是霍峻在光复江淮以来长期的执政措施。 江淮凋敝,少有百姓居住,常年战乱之下,缺少地方体系。故而不论是北迁的江左百姓,亦或是南迁的徐淮百姓,为了更好的掌控他们,将其安置于当地,让受伤将士下基层,则是顺理成章之事。 今下北伐,虽战果不丰,但也实打实南迁了三千户百姓,俘虏朱光与孙观帐下将士,合有近万人。尤其是淮阴,城中百姓男女有万余之众。一番统计下来,此次北伐掠民多达三万多人。 三万余人多也不多,少也不少,恰好一个小郡的人口。 在霍峻请示下,刘备批复了实设临淮郡的建议,以淮阴、钟离、盱台、高山、东成五县为临淮郡,治淮阴。由昭武将军高翔,出任临淮太守。 今时江淮地区,已有庐江、九江、广陵、临淮四郡。 徐盛迁征虏将军,遥领谯郡太守,暂治钟离;之前任下邳太守的昌豨则是遥领为豫州刺史,仍在江北的江都屯兵治农。 霍峻官职不变,为了更好节制昌豨,则在江淮都督的基础上,兼领徐豫二州军事。 庞统将文书递上去,说道:“今被俘虏曹军士卒多有六七千人之众,据都督先前之令,统已命人将其安置于高山、东成、历阳、堂邑四县。然被俘军士家眷皆在北地,多是单身之人,非是长久之计。” 霍峻浏览文书上的内容,说道:“士元所忧有理,江淮寡有人烟,欲留北人之心,非分田定居可安齐心,思乡之下,恐多有北卒逃亡。” 庞统沉吟少许,说道:“统以为可行连坐之法,以二男为一户,五、十户为伍什,凡是有逃者,当连坐余者。且派人向南募适龄之女子,以婚配北人,恩威并下,可渐收其心尔!” “不可!” 霍峻摇了摇头,说道:“以恩待北人,何以待南人?” “都督不是欲留北人于江淮,以充实江淮之凋敝?今不婚之,令其成家,恐多生离散之心。”庞统疑惑道。 按照古代的战争规则,被俘的士卒常会沦落为奴隶,被己方君主分配于属下将士。将士在外作战,奴隶在内耕作,保证农时不误。 然霍峻坐镇江淮以来,则是不愿采取这种制度,而是希望将俘虏军士就地编户齐民,以来充实江淮稀少的人口。故而在征求过刘备的建议后,霍峻将六、七千魏卒留在江淮。 霍峻将文书放在案几上,说道:“何不效曹cao帐下屯户待之?” “曹cao起兵中原,时粮少紧缺,聚民为屯,五五分成。虽乡民恶其政,或有逃亡者,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