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8节 (第2/3页)
毗再次反对说道:“吴、楚之民,险而难治。今之兵患,与中国而言,自古未有。今陛下兼有海内,不顺者,安能久存?” “昔尉佗称帝,公孙僣号,所历不长,或臣或诛。谓何?是谓违逆之贼不可久全。” “昔先帝几乎无敌天下,屡起锐师,然却临江而旋。今六军不比敌众,而复行旧事,恐难言胜。兵曰,夫庙算而后出军,犹临事而惧,况今庙算而有所不足,岂能征伐淮南。” “以臣之见,寻今日之计。上策,依先帝之遗诏,以范蠡养民之法,效管仲之良政,如赵充国屯田之旧策,更历十年,强壮长者未老,孩童幼儿已成,奋发诸军,兵临吴楚,必能横扫夷寇。” 见辛毗屡坏自己想法,曹丕心中愈发愤怒。天天喊着先帝遗诏,他女人我都睡了,今何必再循规蹈矩。 曹丕冷着脸,反问道:“今不除贼,莫非留贼于子乎?” 辛毗直面曹丕的视线,从容说道:“昔周文王以纣遗武王,为何?是因其有自知之明,商虽将亡,但实力悠存。今时局不利,且忍一时,有何不可!” “昔白起纵横诸雄,与廉颇战长平。颇据险遏守,不与之战,秦寸土难得。若非赵括,上党则为赵之所有,焉有长平之败?” “韩信兵破河东,临井陉与陈馀战。李左车知敌我之势,献以守计。馀不听,故有泜水之败。如复用左车之策,韩信安能取赵?” “霍峻盖有韩白之能,几乎横扫东西,先帝亦败其手。后先帝知其能,固守寿春以遏江淮。寿春城大,容民十余万,背依中原,蓄粮一年有余,虽非天堑,更是天堑。” “霍峻非天寿,更待其亡。江淮与武汉有疏,当有sao乱多生。时中国人口滋生,敌国更替有乱,何愁不能平南贼?” 听着辛毗长篇大论,曹丕心中虽是愤懑,但也是叹息不语。 半响,曹丕从榻上起身,沉声说道:“朕意已决,无需多言。营造舟舸,厉兵秣马,待机南征。” “哎~” 见曹丕不听自言,辛毗长吐了浊气,朝着孙权摇了摇头。孙权则是苦笑以对,他对曹丕的一意孤行,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见曹丕要离殿退议,侍从赶忙说道:“陛下,马超上表求和,不日将遣姜冏谒京。” “择礼待之!” “诺!” 第550章 人各有弊 秋去冬来,广陵渐有萧瑟之景。 经霍峻广招淮民,管承渡海掠民,刘备东巡江淮,糜氏献民迁居等种种事务,复兴江淮略有所成。 都督府内,霍峻坐在榻上,正与侄子步协会面。 步协起身离席,恭敬地将书信奉上,说道:“此乃父亲书信,请姑父浏阅。” 在霍峻书信下,步骘遣长子步协举族人归淮,以为配合大汉兴淮政策。因淮阴处于汉魏交界,步协则举族人迁至距离淮阴的两百多里外的射阳安家。 在射阳安家之后,步协在步骘的示意下,前来拜见姑父霍峻。 步骘在信中问候霍峻的近况,而后谈了下步协,言其才干平庸,无兵略大才,让霍峻自行安排工作,不必看在他的面子上照顾步协。 霍峻望着信上的内容,暗叹了口气。 步骘让长子率族人归淮,除了归乡外,更多是看在霍峻的面子上。自己若真以普通人的态度对待步协,自己反而落了下层。 有了想法,霍峻放下书信,笑道:“我素闻子和性情稳重,颇有才干,却不知政、法、经三者可有一长乎?” 统军是不能让步协统兵,他也没这才能。历史上步协领步骘兵马,镇守夷陵,被王基打得自闭;攻略永安,被罗宪爆锤。 步协或许是知道自己才能,拜道:“禀姑父,协随父亲治经学进读,兼任书佐,持笔撰令,略通政事。” “善!” 霍峻沉吟少许,看向蒋济问道:“长史,今江淮六郡中可有县长空缺?” 蒋济领悟霍峻意思,拱手道:“启禀都督,因舒县人口激增,历阳县长卫浩迁之,今历阳尚缺县长。” 霍峻微微颔首,说道:“历阳为久置之县,南与牛渚相连,为江淮与江左联系之要地,多有商贾至历阳集市。子和既通政事,不知愿任历阳长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