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1节 (第2/3页)
无法想象,其中就包括姜维。 在他眼中,颜斐治京兆已是善治国。不料此行南下,见过南汉乡野市井面貌之后,姜维对‘善’这个字有了新的定义。 一個襄阳或许说明不了诸葛亮善治国,但沿途见了那么多县城,以及夏口、武汉二地景象,此若非诸葛亮之功,还能是谁之功? 姜冏抱腿而叹,感慨说道:“葛相善治国,霍督纵横天下,陛下得二人辅佐,汉何愁不兴?” 姜维点了点头,敬佩说道:“陛下委司马公治武汉,行断法,检索隐户。夏侯兰是为旧随,仅匿两户而被除以死刑,刑罚虽是苛刻,但却依令而行,法出令行,非魏能相比。” 在制定断法中,诸葛亮亲自规定,如有隐匿户口而不如实报者,斩之。故而夏侯兰隐匿两户,则就触犯了律法,被司马芝所杀,符合律法规定。 诸葛亮之所以这般规定,而是为了威慑那些高官大族。诸葛亮不是没给高官大族选择权,今上报隐藏人口,又不是剥夺部曲、奴仆,仅让他们多交口赋而已。 今机会给他们了,且看那些大族采纳与否。接下来,执法不彻底,必给大族高官带去侥幸心理,这样即代表断法不彻底。 当然曹魏并非没有检索人口,如曹cao执政时期,以商韩治国的曹cao,在检索人口上,亦是大力推进。 曹仁、曹洪、夏侯渊等高官大族门客众多,在曹cao的治理下,皆如实上报。即便是地方上的郡县都有被检索,被征召从军者不在少数。 随着曹cao去世,曹丕继位,曹魏逐渐法度松弛,大族们又开始玩隐匿户籍那套。 当下汉魏两国,因执政者的关系,一个在走上坡,一个在走下坡,这让姜冏父子感受非常明显。 父子畅聊见闻,感叹汉魏之间的区别,愈发对汉有了好感。 谈到深夜,父子二人才各自回榻休息,以备明日拜见刘备。 当晚,姜维躺在榻上,在兴奋中渐渐睡去。 第554章 方知帝王之容 次日清晨,天边旭日,染透江水。 在钟声下,大汉上卿在诸葛亮、张飞的率领下,从殿外脱覆卸剑,趋步入堂。 殿阶上,刘备抬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各按班次入座。 待众人入座,刘备双手插袖,问道:“今日小议,不知诸卿可有上奏?” “禀陛下,臣芝有奏!” “准!” 司马芝持笏板出列,说道:“臣奉陛下之命,率部核查武汉尹内八县,今各户如数上报,察得所隐三万八百五十六人,其中精壮者三千人转入军籍,免赋税、徭役,余者皆已登记入册。” “善!” 刘备面露喜声,笑道:“武汉尹户籍众多,卿理政半载,皆出隐户,是为善政!” 说着,刘备看向诸葛亮,问道:“丞相,今蜀中诸郡不知查出多少隐户?”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据潘益州上报,经各郡太守核查,蜀中广汉、蜀、梓潼、汉嘉、犍为等七郡共八万三千八百余口,精壮者六千人从军,余者如数记于案牍之上。” 天下大乱,大量百姓、士人涌入巴蜀避难。如荀攸因董卓乱洛阳之故,请命出任蜀郡太守。但因道路不通之故,荀攸唯有到荆州避难。直到曹cao迎奉天子到许昌,荀攸受其征辟,才到许昌任职。 早些年益州所上报的户籍数目,刘备、诸葛亮常怀疑偏少,猜测不少大族隐匿户口,但初下益州不好大动干戈,则就忽略不计。今在潘浚的严查下,多出八万余口,让刘、葛二人多有欣喜。 当然核查期间并非没有大族反抗,如广汉秦氏聚众反抗,不待杨昂率兵抵达,就被都尉张嶷率郡兵所破,前后核查秦氏全族共有千户。在政令下,秦氏千余户南迁交州诸郡,以为充实边疆。 有了秦氏作为例子,加上陆逊兵马在成都,绝大多数士族因不敢聚众反抗,唯有乖乖顺服。 其间,汉嘉太守黄元因执政缓慢之故,被诸葛亮降职贬官。后黄元自恃元从,向刘备书信求情,详禀具体经过,并弹劾诸葛亮执法不公。 刘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