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4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4节 (第2/3页)

归根到底就是检索吴郡隐匿人口所引发出来的争斗。

    “吴郡率先被检索,据舅父言除兵籍部曲外,一郡得出隐户两万五千多人。”霍弋说道:“今舅父将亲驻会稽,检索郡中隐户。”

    “步扬州不易啊!”

    蒋济闻言,感叹了一句。

    霍峻摸着小胡子,说道:“会稽弗如吴郡,今吴郡能析出户籍,会稽应无大乱。荆、扬二州为大州,今子山大事将成,且观荆州顾元叹之所为。”

    霍弋从怀中取出书信,奉上说道:“父亲,此太子昨日新至书信,其让为儿代交与父亲。”

    “何事?”

    霍峻盯着信件,好奇问道。

    “太子治史书,见兵家之事,略有疑惑,特来信问之。”霍弋说道,

    霍弋与刘禅从小长大,二人出同车,入同食,关系深厚。今在刘备的cao持下,娶了姐妹,兼有连襟关系,二人愈发紧密起来。

    刘禅与众多官吏交好,但真正能算上亲信,唯诸葛乔、霍弋、张绍等众。

    霍峻拆开书信,见刘禅问及长平之战,随即笑了笑。

    “伯先,今夜为父画张舆图。归京之后,由你交予太子。”

    霍弋问道:“父亲,儿明日即将归京,不知再有叮嘱?”

    沉吟良久,霍峻说道:“江淮无大事,百姓耕作有序,且让陛下安心。至于舅父与前将军之矛盾,且待前将军来信,二者或能消怨,如实与陛下讲述即可。”

    “诺!”

    第558章 一州之口

    章武五年,夏。

    武汉行宫内,刘备半靠在榻上,杜度为其把脉问诊。

    诸葛亮在旁静候,神色中透露着关怀之色。

    “何如?”

    诸葛亮持羽扇上前,问道。

    “陛下脉搏如常,似无大疾。”杜度皱着眉答道。

    “那陛下为何太仓(胃)胀痛?”诸葛亮问道。

    杜度多有尴尬,继而看了看刘备的舌苔,说道:“丞相,度观陛下舌苔,当是邪气入体。容度为陛下开几贴药,看能否将陛下治愈。期间,陛下当戒酒rou,不可贪食。”

    刘备摸着肿胀的肠胃,说道:“朕常昔平张纯时,太仓中木箭,留有暗疾,偶会发作。诸卿不必惊慌,当是小疾而已。”

    数日前,刘巴得疾归家休养,前日不幸去世。

    刘备多感痛心,则让刘禅出席葬礼,今日与诸葛亮商量后继人选。

    不料商讨间,刘备肠胃发作,疼得他不行,拉两三趟肚子。诸葛亮放心不下,请来杜度诊断。

    杜度的诊断与年岁判断一样,查不出什么大问题,仅是认为邪气入太仓。

    喝了口温水,刘备肠胃舒缓了许多,让侍从随杜度前去抓药。

    坐在榻上,刘备示意诸葛亮坐下,说道:“今子初不幸病逝,尚书令之位,空悬无主,非长久之事。朕长思以来,人选有二,其一为长绪,其二是为元直,不知孔明以为何人可为尚书令?”

    之前法正去世,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让孙邵、刘巴分掌。今过了两年,刘巴患病去世,仅剩孙邵一人。今下以刘备之意,要么让孙邵独掌管尚书台,要么就是让徐庶出任尚书令。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以长绪、元直二人观之,其各有所长,观以往政绩而言,任尚书令皆是可行。仅是今之江州犹如汉之司隶,陛下欲令元直为尚书令,当择良臣后继之。”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今下正处于广检隐匿人口之时,如调元直入武汉,恐会耽搁江州各郡广检隐匿之事。”

    南汉制度与两汉有所出入,诸葛亮任丞相,执掌国内政事。尚书令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