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4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6节 (第1/3页)

    刘备陵墓在刘备称帝时修建,虽称帝有五、六年之久,但陵墓常因战事修修停停,正儿八经修缮的时间才一两年。

    故而刘备陵墓多有寒碜,加之刘备仿照汉文帝方式下葬,则就愈发寒酸。但按汉时丧葬观念‘死时如生’,真不能那么寒酸。

    考虑到后世盗墓贼问题,霍峻与诸葛亮、张昭商议,少放金银钱财,多用兵马土佣、大鼎金钟陪葬。且为了让后世人了解南汉,霍峻特意让人在陵墓中放了大量竹简书籍。

    三天的丧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三日丧事结束之后,刘备棺椁在群臣礼送下,以车载出城,五千甲士开道。途中,武汉士女为刘备送行,挂白哀哭,声势格外浩大。

    因武汉潮湿低洼,为避免水淹,刘备陵墓依山而建,送葬人群走了三、四十里路才到目的地。

    下葬之时,道士诵经,巫师做法,此事由张鲁负责。礼毕之后,电闪雷鸣,天降大雨,似乎为刘备而悼念。

    刘备虽是下葬,但不代表刘备身后事结束。

    四月一日,刘禅第一次召集众臣议事,封赏众臣,及为刘备商定谥号、庙号。

    是日,刘禅身着纁裳,头戴冕冠,望着堂下众人,乖静坐在榻上。

    摘去麻裳的霍峻、诸葛亮、张飞等人跪在殿上,聚精会神听着由王粲撰写,马良诵读的诏书。

    不出意外,霍峻从骠骑大将军,迁至大司马,录尚书事,持节钺,徐州牧。步练师因梓乡为淮阴,被封为淮阴君。

    诸葛亮故领丞相,录尚书事,江州牧,假节,封武乡侯。

    张飞从大将军迁至骠骑大将军,平尚书事,司隶校尉,假节。

    陆逊以前将军,迁升至车骑将军,雍州牧,假节,封下辨县侯。

    徐庶以御史大夫,平尚书事,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关内侯。

    赵云以领军将军职,迁至卫将军,故领禁军。

    四方将军,分别为前将军文聘,左将军黄权,右将军贺齐,后将军庞统。

    余者官职少有变动,仅多封食邑,或百户,或数十户,以为聊表刘禅心意。当马良读完后,在霍峻带头下,众臣向刘禅告谢。

    当然这封赏出自谁手,霍峻、诸葛亮心中早已有数,这大概是刘备给他们颁布的最后一封诏书。

    众人各自坐回榻上,因霍峻没有发话,朝堂中瞬间安静下来。

    霍峻望着笏板后记录的内容,向刘禅拱手问好后,咳嗽几声,说道:“今先帝病逝,其谥号、庙号未定,不知诸君可有奏乎?”

    何谓托孤大臣?

    年幼的皇帝将权力转交给权臣,霍大司马代刘禅行事问话。

    早有安排的张昭持笏板,说道:“禀陛下,回大司马、丞相。昭与诸卿商议,以为追谥先帝为昭武皇帝,或光文皇帝,其庙号可择中或显。”

    “且先议谥号!”霍峻说道。

    “昭者,是谓明也!”张昭说道:“谥号昭武,其意与光武。今陛下三兴汉室,可言昭、光。”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先帝重武而轻文,不宜用文。亮以为可为先帝上昭武皇帝,以彰其复兴汉室之基业。”

    “可!”

    “议先帝庙号!”

    张昭挺直腰背,说道:“庙号以太、高、世、中四者为最盛,中者,中兴复兴也;显者,虽意与中相同,但功德弱于中。”

    霍峻思虑半响,说道:“先帝功德虽亚于二祖,但于汉室而言,却有立即开国之功,今当以中祖而冠先帝!”

    谥号者,除秦始皇外,历任帝王几乎都有,是以谥号而评价先君一生之功绩,分为上、中、下三等。

    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