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1节 (第1/3页)
“非也!” 成公英不卖关子,直接说道:“河西为陇右之上,是谓不可不除之。然凉州地广人稀,大王远征武威千里,途中民少,粮草不易供之。且兵马精锐尽出,陇右恐会被曹真乘虚而入。” “今英之见,大王可先略河湟二郡,以为取凉之跳板。得有河湟,大王收汉羌之心,疏通河西之道。期间,若曹真取陇右,大王可率兵回御之。” “善!” 马超满意的笑了笑,说道:“如伯杰所言,先取河湟二郡。如曹真向陇西用兵,孤当率兵亲御。” “伯杰与汉使言,如能给粮十万石,孤出兵河西,为大司马牵制曹真兵马!” “诺!” 第615章 龙虎初会 夏,汉为阻止曹魏抽调各路兵马南下寿春,则从江汉、陇右两方向用武,以为牵制魏军之用。 诸葛亮率赵云、文聘出江汉,以征新野、宛城;马超应汉之所求,留马岱率万人在陇右,自率两万兵马北上,直取西平、金城二郡。 兵至新野时,诸葛亮留赵云包围新野。而他则率文聘北进至黄邮聚,在淯、湍二水的交汇处下营,修筑水寨,大修营垒,做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模样。 黄邮聚,汉军大寨。 因诸葛亮初至之故,大军将士依据诸葛亮提前所下发的任务,各自修筑营寨。 斥候散到寨外二十里,依据山水地势插上不同颜色的旗帜,以为识别之用。而后辅兵们在旗帜所划分的安全区域里砍伐木材,或至水畔取水。 寨内,各营将士依据诸葛亮所立的标识,在各自的区域内搭建营寨。精锐兵马在外,老弱士卒在内。且各营之间,有拒马、鹿角相隔。从天空往下看,每营既独立,又统属,各营部连环互套。 首次向曹魏用兵的诸葛亮,格外的谨慎,今率左右文武亲入营中,视察营寨布置问题。 “仲业,你部久经沙场,今屯兵外垒,需提防魏军夜袭。” 诸葛亮用羽扇指着营垒布置,说道:“每百步设火炬五盆,二十步一盆火炬。兵分五部,一部将士巡视上夜,一部将士巡视下夜。两部将士着甲而睡,一部将士正常休息!” “诺!” 听着诸葛亮的布置,文聘微微皱眉,深感诸葛亮太过谨慎,军中大小之事必要过问,甚至兵马布置比他用兵时还严格,几乎是严格按照兵书上所说的营寨搭建标准。 文聘感觉得没错,诸葛亮自感自己非天纵之才,今时行军布置,几乎是针对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布置。 如行军担心遭遇伏击,诸葛亮会将兵马分成多部,其间互相保持距离,且沿途派出斥候,根据地形扎上不同颜色旗帜,以为后续兵马甄别。 下营时,诸葛亮担心会发生连环兵败,则是将每营隔开。即便一营被破,不会影响其他营寨;担心遭遇魏军夜袭,则将精锐兵马布置在外,老弱兵马屯兵于内。 如此缜密的营垒布置,带有诸葛亮非常鲜明的风格,即诸葛亮尽最大努力,杜绝因任何袭击性事件,从而导致大军兵败。 当然如此缜密的营垒布置,必然会带来一定代价。如诸葛亮付出大量精力,以及帐下军士需要付出更多时间修缮营垒。但相比兵败而言,这种代价对诸葛亮而言,完全可以接受。 待文聘受命退下,马谡进言说道:“丞相,我军兵马三万,何不一鼓作气先下新野,再北进宛城。今分兵围新野,而后围堵要道,恐难以建立大功!” “不然!” 诸葛亮笑抚羽扇,说道:“新野虽兵马寡少,但观其城有死气,非轻易可破。如久耗未下城郭,我军士气尽绝。而后司马懿举精兵来援,发以骑卒蹈之,我军将败矣!” 说着,诸葛亮用羽扇指了指地,说道:“赵将军屯新野,我军屯于此。司马懿欲解新野之围,必先破我大军。我军守营,司马懿攻我,其兵势在我。” “如司马懿不欲解围,我军散兵而出,收拢荆宛百姓,亦能牵制司马懿。我军是役非为破敌,而协助大司马用兵。” 诸葛亮虽初次北伐,但却不急于立功。如他所言,新野城虽小,但不代表轻易能下。一旦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