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50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7节 (第2/3页)

投刘备帐下,步骘因能力显著,早已出任扬州刺史。诸葛瑾虽因诸葛亮之故,但也出任益州刺史。严畯能力不如步骘、诸葛瑾,故在官职升迁上,慢了半拍。

    当下严畯的官职为南郡太守,论资质与官爵而言,严畯升任荆州刺史不成问题。且也是遵循以淮泗、江左人治楚的政治原则。

    诸葛亮迟疑少许,说道:“至于尚书令,亮以为可由尚书陈震迁之。陈君孝起是为忠纯之士,能合诸僚,政绩出众,今可迁任尚书令。”

    尚书令离职,按正常而言,基本由尚书仆射升任。但当下的尚书仆射马良,已兼领侍中,再领尚书令,则不太合适。

    另外一名尚书仆射费观,考虑到日后北伐,具有文武之能的费观需要随军,自是无法再任尚书令。

    陈震为南阳人,其品德淳朴,历任诸郡太守,而后被诸葛亮提拔入尚书台。在尚书台任职期间,政绩出众,加上性格忠厚,不少人与陈震交好。

    当下为了防止尚书令失去控制,诸葛亮与霍峻商讨下来,选择了老实人陈震上台。有陈震在,尚书台出不了乱子。

    “大司马,何如?”刘禅问道。

    霍峻微微拱手,说道:“严君曼才、陈君孝起,皆为忠厚可信之才,臣并无异议!”

    “善!”

    “既然如此,便迁严畯为荆州刺史,陈震为尚书令。余者官职空缺,可由大司马与丞相商议委任。”刘禅总结说道。

    “陛下英明!”

    第636章 急流勇退

    公元226年,建兴二年,二月。

    在李严被‘流放’南海郡的同时,刘禅颁布诏令,以坚定北伐决心为由,下令施行虚设四京制,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北京,武汉为南京,金陵为东京。

    为了缓和荆楚人的不满,在保留原职的同时,除了未设金陵尹外,刘禅将京兆尹、河南尹遥授与杨仪、郭攸之二人。

    紧接着,刘禅下诏封霍峻为徐、豫、扬三州行台尚书令,暂治金陵。而霍峻以尚书令的身份,向刘禅表张昭之子张承、虞翻、张温、滕胤等江左、淮泗人出任行台尚书令属官。

    在南汉施行的四都之下,荆楚士人被虚设的长安、洛阳分了不少注意力。针对金陵升格为东都,虽有非议或不满,但见金陵未设尹守,仅设三州行台,也能理解南汉之所为。

    荆楚士人声音不大,反而是那些江东士人因将金陵设为东都多有兴奋,或有揣测中央之所为,或是打听消息。

    当荆州刺史顾雍任命为行台尚书仆射时,江东士人似乎闻到什么气味,有门路者写信与顾雍,希望能入行台任官。

    顾雍得知自己从荆州刺史调任时,心态淡然,不喜不悲。与南郡太守严畯交接政务多日,确保没有差错,顾雍方在侍从的催促中,前往武汉,拜见霍峻。

    大司马府,堂内。

    霍峻邀请顾雍入堂,笑道:“孤在武汉苦等多时,今终得见顾君!”

    “雍拜见大司马,荆州事物繁多,一时难以轻离,还望大司马恕罪。”顾雍说道。

    “怎会怪罪?”

    霍峻神情温和,甚是敬重顾雍,说道:“顾君治楚,数年如一,持法公允,汉夷敬服。荆楚粮辎之所以能丰,是为君勤于案牍。”

    顾雍年纪比霍峻大不少,他幼年时随蔡邕学习,而后相继出任合肥、娄、曲阿、上虞等县长,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在为刘备效力之后,因顾雍不好饮酒,不好说话,威严有气场。纵是刘备见到顾雍,亦会使用敬语。

    诸葛亮不用多说,每见到顾雍、张昭二人,诸葛亮都会行礼,以示尊敬。

    然顾雍除了年纪大,性格沉稳外,霍峻之所以礼遇顾雍,亦是考虑到顾雍的身份。

    顾雍之妻为陆康之女,顾氏与陆氏关系深厚。今欲纠合江左力量北伐,必须与顾雍统一意见。

    “不敢!”

    顾雍在霍峻的邀请下入座,说道:“今陛下以三州行台授大司马,雍为仆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