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节 (第2/2页)
晴,“我不行,我成绩真不好,我们家排在单数的成绩好,比如我姐我妹,我跟我弟,成绩真不咋地。” “我学习也不行。”白石头唉一声。 他有点担心,他们夫妻俩没有学习脑子,家里两个孩子以后能不能上大学啊, 闺女过了年就十一岁了,在读小学,成绩还行,进前十名了,但有时候也会出前十名,徘徊在十一,十二名左右。 儿子嘛,过了年八岁,才读小学二年级。 成绩也还行,跟她姐差不多。 但是不像长意长安小时候那样,每个学期第一年年第一,就焊在第一名上。 所以他有点担心。 他对自家俩孩子要求不大,只要考回来一个大学就行,他也不要求说是必须考个北大清华复旦的,是大学就行。 希望这俩崽子能争气点。 顾三姐这边拿到邮过来的包裹,又看了信,第二天一家三口去顾大姐家送东西了,顺便溜达溜达。 顾大姐大姐夫他们害怕大虾,苏荷就给少装了点,鱼片多装了。 陈娟一向嘴贱,看包裹里就装了一点海参一点鲍鱼,拿出两袋东西,就道:“舅妈这送的,都不够一顿吃的。” 这种东西送也得送一兜子吧,就十几个,小姑子说的没错,舅妈果然抠,又抠又想显示出自己大方。 顾三姐觉得青林娶得媳妇着实有点不懂事,她说,“娟啊,你知道这俩东西一斤多少钱吗?” “多少钱?” 陈娟不知道多少钱,但知道是海里的东西。 “二百块钱一斤。” 顾三姐瞎说的,不过海参跟鲍鱼应该便宜不了。 陈娟震惊,“这么贵?” 她要不要给娘家人送点?她爹娘都没吃过什么海鲜,尤其是这么贵的。 。 第259章 把家也拆了送你娘家 王组长也说,“对啊,这一袋子东西,就你手上提的俩东西最贵了。” “这是啥东西啊,金子不成,咋这么贵。”陈娟叨叨着把那一小袋海参鲍鱼放下了。 顾三姐王组长俩人跟顾大姐他们说了使用方法,又聊了会儿,就回去了。 苏荷给邮的那些鱼干都是即食的,直接吃就行,虾干可以做菜,也可以直接吃。 午饭,陈娟炒了辣炒大虾干。 顾大姐大姐夫他们不是不吃虾,是客气了,自家炒的就吃了。 连壳带头。 吃着挺好吃。 顾大姐大姐夫俩人有点后悔,夏天那会儿小荷建华他们做那大虾看着比这还好吃,味道一定很不错。 他们怎么就没尝尝呢。 “爸妈,我想把这海鲜给我爸妈他们送点,他们都没吃过海鲜。”陈娟提起。 顾大姐,“行,你送吧。”小荷拿的挺多。 等吃完饭,陈娟就拿了几袋鱼干,还有那两袋海参鲍鱼,回娘家去了。 顾大姐一查,鱼干少了两袋,海参鲍鱼全不见了。 顾大姐气不打一处来,两百块钱一斤的东西他们都没吃过,这二儿媳全送去给她爹妈了? 想着明天回来一定要好好说一顿。 晚上睡觉时候就跟大姐夫吐槽,大姐夫,“拿去就拿去了,反正也要不回来,明天你也别吱声了。” 大姐夫想着,老大两口子已经跟他们翻脸了,以后还要指望这个儿媳给他们养老,态度得好点,不然老了不管他们怎么办? 顾大姐心里郁闷,“我都没吃过呢。” 都拿过去了,一颗也没留。 不过郁闷归郁闷,拿都拿过去了肯定是吃不到了。 顾大姐觉得自己命苦,小时候带弟妹长大,长大后三个弟妹家里都发达了有出息了,就只有她家还在原地踏步。 老四一家不用说了现在那是吃香的喝辣的。 老二一家也不差,差不多都搬去京市了,老二两口子也留在京市了,听说晓梅那儿还有电视。 顾大姐都能想象到老二两口子舒服潇洒的晚年生活。 老三两口子虽然还在工作没退休,那也不用风吹日晒的,小日子过得也不错。 至少孩子们孝顺,两口子钱也够。 就只有他们一家,大儿子儿媳跟他们翻脸,二儿媳有啥好吃的全扒拉娘家,他们一口都吃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