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4节 (第2/2页)
默了,哪怕是昨日战后,他们也没想过一日时间会死伤近四百人。 “两天时间,我们已经死伤五百余人了。”林粟等人低下头。 吉林城甲兵不过三千,如今已经战死六分之一。 如果他们的身后不是家人,那恐怕他们早已崩溃。 “胡兵死伤多少……”朱高煦沉声询问,一旁的王义也作揖道:“还没算好,但应该不低于一千五,被火炮打死的就多达三四百人。” 还好,胡兵的死伤让朱高煦缓了一口气。 今日攻城尽数是甲兵,一千五百余名甲兵的身死,恐怕让对面的哈剌兀很不好受。 毕竟在草原上,哪怕是吃着元朝老本的明初蒙古诸部,一千五百甲骑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即便现如今的鞑靼、瓦剌二部合并,所能拉出的甲兵也就在四五万罢了。 像兀良哈这样的部落,全军甲兵也很难过万。 十分之一的甲兵死伤,足够让哈剌兀发狂。 想到这里,朱高煦对亦失哈几人交代道:“今日哈剌兀死伤这么多甲兵,明日要么撤军,要么就会加大攻势。” “他们应该不知道吉林城中有辽东都司的一千甲兵,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倘若明日他再度压上甲兵,那再鏖战一日,他们就会承受不住死伤而撤退。” “吩咐扈从将这几日从胡兵身上扒下的甲胄清洗修复,随后所有身强力壮的都穿上甲胄,上城驻守。” “只要鸡西堡不破,哈剌兀他们挺不了多久!” 朱高煦很有自信,因为他了解兀良哈诸部,更了解攻守形式。 冯胜与傅友德告诉过他,古往今来攻城多以围困为主,其次攻心,最后才是强攻。 强攻的例子之所以少,就是因为强攻死伤太大,但凡优势足够大,统兵的将领都不会选择强攻。 这样的例子,也可以用《孙子兵法》中的“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能避之。”来理解。 短短的一句话,却是从竞争的全面状态和情势中给出了最优的决断参考,这就是《孙子兵法》的价值所在。 当下哈剌兀面对的局面,已经开始逐渐倒向撤退。 尽管他城外还有看似两三万规模的大军,但无甲之兵一旦攻城就会死伤惨重,而鸡西堡守备完善,即便甲兵来袭,没有数倍兵力也难以沦陷。 今日哈剌兀五千余甲兵都没能拿下鸡西堡,并且痛失三分之一的兵力。 到了明日,若是他能发现鸡西堡的甲兵数量并不少于他,那他就会衡量撤退。 “殿下,他们会不会继续围城?” “对啊,若是围城就不妙了,我们的粮食只够吃十九天了。” 林粟作揖询问,王义也跟上,对此朱高煦却并不担心,并解释道: “倘若他们的粮食够吃,他们应该选择围城,而不是强攻。” “他们选择强攻,就说明他们自觉粮食不够,并且摸不准我们有多少粮食,因此才会选择强攻。” “现在强攻失败,胡兵退意已生,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用不了几日他们就得撤军。” 朱高煦安抚了众人,也算是变相激励。 听到他的话,亦失哈他们都松了一口气。 这几日里,他们离开的同袍太多,再继续下去,他们都担心下面的人会崩溃。 吉林城自筹建以来,从未遭遇过如此大敌,更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死伤。 现在有了朱高煦的答案,他们也就知道怎么和下面人说了。 想到这里,他们纷纷侧过身子,看向了城外,看向了那连绵的营垒。 “死了这么多人,我们要不要撤?” 当朱高煦等人看向兀良哈营垒时,哈剌兀的大帐内也在经历争吵。 乌齐叶特(福余卫)部的海撒男答奚在见到了这两日翁牛特部和兀良哈部的死伤后,心中早已有了退意。 当他提出这个想法,乌齐叶特部的万户、千户和台吉们也纷纷颔首点头,都不想继续死磕鸡西堡。 不仅仅是他们,就连兀良哈部的许多将领也都不想继续死磕鸡西堡,尤其是今日一战中,那些见识过朱高煦的厉害的人。 哪怕已经退了回来,但回想起朱高煦的勇猛,他们还是止不住的害怕。 一想到要继续打下去,并且还要和朱高煦这样的人打下去,他们就心底直犯嘀咕。 “今日的失败,是我的问题。” 在众人争吵的时候,哈剌兀没有推卸责任,反而是承认了问题,并且点出了问题: “他们的甲兵,比我们估计的还要多,他们守城的人,也比我们估计的要多。” 说着,哈剌兀丢出了一块牌子,众人纷纷看去。 【辽东都司沈阳中护卫左军千户甲……】 “辽东的兵马怎么会在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