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7节 (第2/3页)
“不过用泥膜铸炮,最快也得三个月才能弄出泥模,若是用烤场来烘烤,虽说一个月就能弄出来,但十成有七成都是残次品,有些耗费人力。” 王元在担心耗费人力,但朱高煦却打断道: “这个你不用担心,孟章那里俘虏的几十个女真人都可以交给你来制作泥模。” 见朱高煦这么说,王元也就作揖回了一礼:“既然如此,那草民无异议了。” 泥膜铸炮速度很慢,但朱高煦没有更先进的办法。 他自然是知道清末铁模具铸炮的技术是个什么情况,但他不可能用这个技术。 固然铁模铸炮比起泥模铸炮有很多优点,比如炮模可以反复使用,以减少制模成本,不必像泥模那样需要等待模具阴干,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利于军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生产出足够数量的铁炮,以应对战事。 此外,使用铁模铸造的铁炮由于没有什么水汽,故而砂眼更少,光滑程度堪比铜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火炮的稳定性,减少了炸膛的可能。 不过相比较这两处优点,它的缺点却更多。 铁模铸造法虽然铸炮速度大大加快,但由于铁模热容比泥模低,铸好的炮身冷却时是从外层向中心快速冷却,因此会生成大量硬脆的白口铸铁。 要靠这种比较差的材料承受火炮发射时的膛压,就只能靠堆砌铸料加厚管壁,造成重炮射小弹的尴尬局面。 这么做,不仅违反了压力自药室到炮口递减的原则,还极为浪费铸料,有时甚至会出现火炮越大越重,射程威力反而不如轻炮的怪状。 使用了铁模铸炮法的很多晚清重炮,不但威力和射程不如洋炮,就连明末清初的一些好炮也不如。 看着是进步,实际上是一种名为创新的技术退化。 这件事情,还是朱高煦前世在虎门海战博物馆中了解到的。 既然铁模铸炮生产不出来朱高煦需要的火炮,那他自然就只有选择泥模铸炮技术了。 不过为了预防火炮研究出现问题,朱高煦还是将目光转向了较为简单的火枪上。 “火绳枪的研究如何,有进展吗?” 朱高煦改变话题,王元听后则是咧嘴笑道:“殿下所说的那火绳枪已经有了进展,其中最难的火绳机,我们也研究的差不多了。” “燧发机与火绳机的方式都差不多,因此火绳机弄懂后,燧发机也被弄了个明白。” “眼下只需要按照殿下您说的,将这些装置全部装上去,紧接着实验就能知道这东西的威力如何了。” 王元很是自信,毕竟朱高煦给出了火绳枪的工作原理和外形设计。 有了这两样东西,其内部构造的一些旁枝末节根本难不住王元和吉林城中选来的那一百多各类工匠。 在船上的这一个月,他们就已经初步想要了怎么解决火绳机和药室的问题,甚至连燧发枪的击发问题他们都想好了。 他们现在需要的,只有一个可以制作火绳机和燧发机的工场,然后实验出两种火枪的射程和管径比,以及发射药的比例。 不得不说,王元他们给了朱高煦一个惊喜,尽管他不可能仅凭借火枪就能击垮南军,但起码火枪可以作为杀手锏,帮助他尽快平定辽东。 “好!”朱高煦激动的点头:“你们若是能将火绳枪和燧发枪弄出来,我做主从府库里拨钱,参与设计并成功的人,都能拿到十贯钱!你的百户官也会到手的!” “多谢殿下!”听到朱高煦居然如此重视他们的成果,并且愿意花这么多钱粮来犒赏他们,王元突然觉得有没有朝廷旨意已经不重要了。 当下这待遇,哪里是他做一个钟匠时能得到的? 这样的待遇和地位,正是王元多少个日夜里梦寐以求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