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2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7节 (第3/3页)

中,便有东沙、西沙、南沙等群岛。

    虽然不及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海岛鸟粪丰富,但也足够使用开采。

    就拿西沙之中的西沙东岛来说,二战时日本只是几年时间就掠夺了二十多万吨天然的砱肥,将其运回本土,满足了日本肥料的部分缺口。

    到了后世五十年代,依靠人力,广东一个公司也凭借五百多人上岛开采砱肥,巅峰时年产量达到好几万吨,完全是露天手工开采。

    朱高煦记得这些海岛的天然肥料,直到后世都一直没有开采完,每个十年一座岛就能堆积起超过五厘米的天然肥料。

    这些肥料如果能够形成产业链,那完全可以作用在大明的农业上。

    以五十年代手工开采,都能从南海开采回几十万吨各类天然肥料的产量来看,只要cao作得当,朱高煦也能从南海获得不少于五十年代的产量,并且由于没有人开发过,兴许他能获得的数量还会更多。

    以每亩不到百斤的投入来说,几十万吨,足够作用在数百乃至千万亩耕地上。

    按照朱高煦从南京了解到的农肥价格,仅这个产业,就能让大明每年获利不少于三十万贯。

    这听上去似乎不多,但只要形成了产业,这笔银子就能源源不断的被收入国库,而且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用朱高煦在前世单位与领导开会的话来说,这就是做大蛋糕。

    “三十万贯,只需要投入几千人……”

    朱高煦一想到南海的鸟粪就能带来如此大的收益,心里不免有些牙疼。

    只可惜他就藩的地方在吉林城,暂时还摸不到南海,不然仅这笔收入,就能解决他当下的燃眉之急。

    “殿下您要是想,我可以让我父亲将这些海岛记下。”

    杨展看着朱高煦的表情古怪,便主动提出了这个要求。

    朱高煦听后也将思绪放回到现实,笑着点头:“好,你让你父亲多多巡些这样的海岛,日后我有用。”

    他说完这件事后,又想到了杨展所说的疍户一事。

    对于疍户,他前世了解过一些。

    这些百姓常年居住在船上,分布在长江、两广及福建一带,靠捕鱼、船运和采珠为生。

    有关他们的记载,从自晋朝时就开始了,不过历代统治者基本都将他们打为了贱籍,因此被沿海百姓所歧视。

    他们不能上岸居住,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与汉民通婚,还常常被课以重税。

    由于只能在水上居住,所以他们一穷二白,根本没有任何手段能与统治者抗衡。

    疍户想要摆脱悲惨的命运,就只能期望统治阶级可以大发慈悲,然而他们的命运在历朝历代都未曾改变过。

    清朝时期,雍正在位时明面上开始宣布废除疍户的贱籍,但一直没有实际的施政方案,直到后世建国,才第一次开始大规模组织疍户上岸居住,为他们建设房屋与学校,才算是逐渐消除了疍户的存在。

    对于这些歧视,尽管朱高煦已经来到了大明朝四年,可他依旧不理解。

    在他看来,沿海数万疍户,那都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不管是移民还是实边,他们都可以出一把子力气。

    “如果把疍户集中居住,让他们驾船去海上收集鸟粪如何?”

    一时间,朱高煦脑中闪过了这样的想法。

    在他看来,这是可行的,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把他们安排到哪里。这件事情,自己得记下来,日后靖难成功,便要拿出来施行。

    朱高煦在心中沉思,随后又与杨展说起了其它南边的所见所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