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3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7节 (第2/3页)

因此臣请陛下停下今岁的江南以钞抵税之举。”

    郁新言语恳切,朱允炆自然听得下来,只是听得下来是一回事,会不会做是另一回事。

    “我朝廷亏欠江南久矣,年初才答应了江南百姓要在南直隶和浙江、江西行以钞抵税之法,如今却要中断,这让朝廷有何威信?”

    “况且,高皇帝留下国朝三年赋税之钱粮,不就是为了让新朝新政来惠利百姓的吗?”

    朱允炆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也是来自实际。

    朱元璋留下的底子太厚了,光储存的钱粮就是大明三年的财政收入,更别提国子监的两万贡生和百万大军了。

    以朱元璋留下的底子,朱允炆蠲免天下拖欠赋税根本就影响不到朝廷的正常运转,哪怕江南三省以钞抵税也无法影响。

    真正影响朝廷的,是眼下北方闹的沸沸扬扬的叛乱之举。

    “陛下若是执意要以钞抵税,那臣只能请求致仕回乡了……”

    郁新十分无奈,他很清楚江南三省那些乡绅富户的嘴脸,三省一旦开始以钞抵税,那就别想停下。

    三省夏税秋粮合计为一千二百六十余万石,若是以钞抵税,那恐怕今年连三分之一都收不上来。

    今年如此,明年亦如此……

    若是年年如此,哪怕没有当下的藩王作乱和西南兵事,朱元璋留下的底子被耗空也只是七八年的时间罢了。

    既然这样,自己不如早早致仕,以免到时候被牵连。

    “郁新,你是不是以为朕离开了你,那户部就不会转了?”

    看着郁新居然“要挟”自己,朱允炆站起来呵斥。

    只是似乎是想到了朱元璋临终前的嘱托,他还是压下脾气:“这样吧,今年以钞抵税,给三省限额四百万贯,即使用宝钞抵税,只能抵四百万贯,如何?”

    朱允炆自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并且为了防止郁新日后旧事重提,他又补充道:“等平定了渤海贼寇与燕逆后,你若是还想着致仕,那朕便不拦你了。”

    “臣……”郁新话到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在他看来,当初朱高煦的《削藩论》就很不错,眼下的局面完全是新君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旁人。

    只是他想了想,以新君对自己的态度,恐怕自己说出来也不讨喜,因此便不说了。

    “臣领旨谢恩……”

    “退下吧。”

    朱允炆侧过身去,不想继续看郁新那模样。

    郁新见状,也自知情况,摇着头离开了武英殿。

    在他走出武英殿后不久,他在武楼门口遇到了等待这里许久的李景隆。

    见到郁新,李景隆当即皱眉询问:“如何?陛下同意了吗?”

    “……”郁新摇摇头,李景隆也沉默了。

    “曹国公好自为之吧。”郁新似乎是看出了什么端倪,特意提醒了一句李景隆。

    李景隆见状也不说什么,只是作揖,让出了道路给这位老臣通过。

    待他走后,李景隆看向他的背影,只觉得像一座山,虽然峰峦已不再高耸,但依然挺拔坚韧。

    只是时光流逝,高山也渐渐被填平,最后只在地上露出一个尖角。

    曾经的人知道这是一座山的顶峰,后来人却只以为是个凸起的石块。

    郁新这样被朱元璋托付的重臣都遭到如此对待,那自己呢……

    李景隆想到了郁新刚才的话,随后沉默着转身走出了外廷。

    他在西华门乘坐马车,绕行许久后停在了一座府邸前。

    经过通传,很快府门大开,李景隆走下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