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3节 (第2/2页)
的河水之中,回头沉着脸: “是个汉子的,就跟我在水里待一刻钟!” 他的话虽然是在商量,但语气却不是。 在他的带领下,一千燕军步卒穿着甲胄,拿着长长的茭草走入水中。 中秋时分,北方那流动的河水已经十分刺骨,所有人都在忍耐着。 他们用茭草呼吸,整个人没入水中。 渐渐地,马蹄声越来越多,即便他们人在水中,也能听到月漾桥上的马蹄声响。 他们过桥的速度很慢,赖于天色还未彻底明了,水中的燕军并没有被发现。 一刻钟、两刻钟…… 他们在水中待得时间比谭渊说的还要长,长到许多人已经麻木,甚至痛苦的想要浮出水面,却被身边人死死按住。 最终,当南军骑兵彻底经过月漾桥,并渐行渐远后,水中才慢慢浮出了一张张铁青的脸色。 他们兴许应该庆幸现在不是冬季,不然他们没有人能撑过一刻钟。 但饶是如此,许多兵卒的身上也出现了冻伤。 谭渊也是其中一员,可他没有时间等待兵卒们在河边取暖。 他带人从河滩走上平地,最后在月漾桥结阵,占据了月漾桥这条南军撤退路上最近的桥梁。 平安、杨松、潘忠等人已经走远,谭渊他们已经听不到那马蹄声。 不过他们没有听到,可雄县的燕军却听到了。 “呜呜呜——” 呼声焦躁的号角声响起,燕军早早摆好了架势,朱棣亲率五千骑兵于阵前,并没有将骑兵放在左右两掖,而是让麾下步卒持着长枪在左右两掖。 这样的阵型,无疑犯了兵家大忌,而他却没有改换阵型,反倒是带着大军步行往南方进军。 燕军的配合很高,即便三万余大军结阵行军,那阵型也没有一丝紊乱,不像铁岭之战时的渤海军那样,只是结阵追击数十步便阵型分散。 这样的配合,是朱棣常年带兵练出来的配合,只要是大宁、北平、辽东的任意战兵,哪怕是刚刚俘虏过来的降兵,也能迅速加入其中。 渐渐地,南边马蹄声越来越大,‘朙’字旌旗开始出现在了地平线上,并紧跟着涌出大批骑兵。 “吁!” 一直率军冲在前军的平安发现了燕军已经结阵南下,便知道朱棣是料到了他们会来援。 他看一眼雄县,可距离太远,看不清楚悬挂谁的旌旗。 “雄县恐怕难以守下,我们要撤退吗?” 潘忠策马上前询问平安,一旁的杨松也紧跟策马而来,看着燕军的阵型,指着位于中军的五千骑兵道:“骑兵放在中军,这应该是没来得及变阵,我们现在掩军冲杀,只要不被燕逆步卒困住,便能击溃中军,活捉燕庶人!” 平安的疑虑被杨松打消,他本就自持勇武,加上己方骑兵接近燕军三分之一的数量,而燕军之中又无他能看得上的勇将,自然想要一战生擒朱棣来打响自己名气。 “传令全军,一字时后发起冲锋,紧跟我的大纛!” “末将领命!” 杨松、潘忠应下,传令骑兵开始在全军传递指令。 时间一点点过去,当燕军距离南军只有不到三百步的距离时,南方突然响起了如炒豆子般的号炮声。 “时机到了!” 朱棣在听到号炮的一瞬间,便抖动了马缰,先行出队伍数步,又调转马头回头看着自己这几年积攒下来的五千骑兵:“弟兄们,随着我的大纛,一字时后骑兵冲锋!” “末将领命!” 丘福、朱能率诸将作揖,而张玉已经早早去左翼控制步卒,准备截断平安等人东逃的方向。 “南边是什么声响?” “中了埋伏!” 杨松举棋不定,平安却阴沉着脸。 他跟着朱棣并肩作战多次,自然知道朱棣对付蒙古人时常以号炮作为信号。 显然,这次朱棣也要如此。 平安将目光放向东边,果然张玉所率万五步卒长在大范围往东边迂回。 只是这样一来,守在朱棣身旁的便只剩下了不足两万人,其中还有五千是骑兵。 “吹号,冲锋!” “呜呜呜——” 悠扬的号角声响起,平安率军向朱棣本阵的五千骑兵发起了冲击,心头还在祈祷朱棣不要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胆怯撤入步卒阵中。 “吹号!冲锋!” “呜呜呜——” 几乎前后脚,朱棣同样率领五千骑兵队平安发动了冲锋。 五千铁骑出镇,统率燕军右翼兵团的张信也开始命人兵团与张玉所部衔接,缩小双方骑兵搏杀空间。 一时间,燕军步卒如碗状,向南边的南军骑兵扣去。 只是战场之上,平安眼看朱棣居然敢带着骑兵与自己冲锋,心头更为激动了。 “锄jian剿贼,剿灭燕逆!!” “清君侧,靖国难!!” 一时间,两方口号在天色明亮的雄县以南碰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