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3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1节 (第2/3页)

起了第二份信,而这份信内容则是朝廷表彰他死守山海关,特意拔擢他为右军都督府同知的消息。

    “呵呵……”看着那所谓的拔擢,吴寿安轻嘲一声。

    现在他最需要的不是拔擢,而是援军。

    明明半个月前朝廷还写信给自己,让自己突围向海,届时有舟师前来接他们撤退。

    结果只是过了几日,南边的口风便已经转变,一副需要自己死守山海关的嘴脸。

    轻嘲摇头,吴寿安将手伸向了最后一封信,也就是渤海送来的书信。

    他缓缓将其打开,可其中内容却让他瞳孔震动。

    吴昇与刘嵩投降,耿瓛自刎而死,沈阳被克,九连城走朝鲜水道撤退……

    “好啊……”看着信中内容,吴寿安啧啧几声,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是辽东最后一座正面与渤海军交战的城池了。

    既然如此,那降了又能如何,起码从信中内容来看,朱高煦并没有因为自己一家三人对他的阻拦而生气,反而胸襟宽阔的优待了他的侄子。

    “吴辉!”吴寿安对空荡荡的中堂招呼。

    不多时,中堂外的影壁后便走出了一名千户官,吴寿安也抬手示意他走来。

    待吴辉走近后,吴寿安才开口道:“今夜子时你开北门关,派出一人去渤海营帐,告诉那孟章,就说我吴寿安降了,但希望他们带兵入城拼杀一番,事后便说你我战死城中。”

    “将军,我们……”吴辉欲言又止,但在吴寿安的目光下,他还是忐忑着点了点头。

    “下去吧。”吴寿安拍拍他的背,吴辉也顶着复杂而忐忑的心情离去了。

    瞧着他离去的背影,吴寿安只能靠在椅子上长叹一口气。

    “此战若是输了,我恐怕要成为开国第一罪人了……”

    《渤海纪事本末》:“昇无援而降,上以利害诱昇,昇书信与寿安,寿安降,遂山海关破。”

    《明世宗实录》:“吴晟、寿安、嵩三人与上战,虽败而慕之,是以炳文兵败无援,遂降上。”

    第248章 渤海入关

    “口口声声说什么山海关坚固无比,乃北边第一关,可眼下只是围困强攻不到两个月便被叛军拿下,若不是他还知道为国尽忠,朕如何忍他!”九月中旬,当耿瓛自刎、吴寿安等人战死,辽东除九连城外尽数丢失的消息传入京城,朱允炆烦躁的将手中奏疏摔在桌上。

    此刻殿内无外人,唯有他与掌印太监李权,因此他才能肆无忌惮的发泄脾气。

    “陛下……”李权眼看朱允炆脾气渐渐消下,便拿出了户部的奏疏道:

    “户部尚书郁新乞老致仕,这是王钝让人送来的今年《钱粮赋税册》,请您阅览。”

    李权小心翼翼走上前,双手将奏疏递给了朱允炆,朱允炆接过后也一目十行看了起来,只是他越看越皱眉。

    北方耿炳文的败北,致使朝廷丢失了上百万石钱粮及许多物资,眼下李景隆挂帅调兵,各地调兵所需钱粮不少三百万石粮食一口气被调往了德州。

    加上今年江南的以钞抵税政策,今年的大明居然罕见的超出了预算,财政收入达到了负五百余万石,二百余万贯。

    如果年年如此,那朱元璋留下的底子,也顶多够朝廷吃个十五年罢了。

    “又怎么会开支如此之多……”

    朱允炆翻找着不对劲的地方,其中云南、四川行都司的啰啰叛乱是致使今年负收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之前朱允炆的目光都在北边,因此今年七月的大雪山啰啰下山叛乱,掳掠了许多矿场,致使不少矿场停工,让户部少了近六十万贯的收入。

    西南平叛一直拖着,每个月都在消耗十几万石,算下来过去九个月起码消耗了一百七十余万石。

    这些事情牵制了大明的手脚,更让大明的财政出现问题。

    “以往这啰啰都乖顺,如今倒是敢来劫掠我天朝了!”

    朱允炆话语中充斥着怒气,当然他也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