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3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6节 (第1/3页)

    当然,其中也不乏吹嘘自己将蒙古人赶到了漠北的捕鱼儿海一带,致使他们不敢南下牧马。

    对于这些事迹,王义都曾经听过,但眼下有了燕王本人讲解,其中过程也变得清晰起来。

    这其中,朱棣所展现的带兵能力毋庸置疑,不管是在蒙古高原进行山地、丘陵还是平原作战,任何打法他都信手拈来,这是王义十分佩服的地方。

    “你看,王义啊,你这个年纪正好是不上不下的年纪,要是和俺多学学,肯定比在渤海能学的更多。”

    朱棣还在为王义被自己迷晕头脑而沾沾自喜,却不想前一秒还十分敬佩朱棣的王义立马就端正了脸。

    “殿下您这么说,末将就不服了。”

    “怎么不服?说来听听……”

    朱棣也愣了一下,自他迫降乃儿不花以来,还没有几个人不服他的,这王义心气这么高?

    “渤海虽然没有殿下这么全面的人,但在渤海那边也讲解过如何在殿下您所说的这些地方作战,只是方法不一样。”

    “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朱棣好奇询问,王义也将朱高煦教导的那些作战方法交代出来。

    “殿下说过,平原打蒙古人最是容易,只要在敌军摆开阵势时火炮炮击敌阵,骑兵与马步兵呈山林围猎左右夹击,使得敌军不得出,又派火枪兵与长枪兵结阵紧逼,只需要一轮排枪就能将敌军打崩。”

    “还有……”

    王义阐述着渤海的作战观念,整体可以说围绕着火炮与火枪进行,当然最主要的还有步兵和骑兵的机动性。

    正面决战要能取胜,但不能仅停留在正面决战,而是要利用我军机动性强于敌军的优点来不断调动敌军。

    即便我军机动性不如敌军,也要创造机会,抓住情报,给予敌军一种不如我的错觉。

    如果是在草原上作战,那更是可以以一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决将敌军拖垮。

    王义不断说着渤海的军事理念,其中“机动性”等新词汇都让朱棣感到新奇,而对于自家老二能说出十六字诀那种游击战术,他更是感到不可思议。

    “那粮草辎重怎么解决?”朱棣询问到了关键,可王义却笑道:

    “殿下说了,胡人能跑,可他们的牧群和粮车却跑不快。”

    “我军不需要比胡人的骑兵快,只需要比胡人的牧群快就足够……”

    “当然,要做到这种打法,将领得对草原地形足够了解,出塞兵马也要以骑兵或马步兵为主。”

    “如此,只需要带上二斗军粮和二斗豆料,就足够维持一名骑兵或马步兵一个月的补给,能保持半径一千二百里的作战范围。”

    “只要能抢到一批牧群,就足够我军再战……”

    “半径……”朱棣闻言喃喃自语。

    这一路上,他已经见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渤海军的无烟灶,还有他们的望远镜,以及他们动不动就让人听不懂的军事用词……

    这些东西,朱棣都听上去和天书一样,但经过王义的解释,朱棣现在算是明白了。

    这不就是现在自己在用的战术嘛,用骑兵对蒙古人打游击,以战养战,只不过自己总结的没有老二那么直白罢了。

    “嗯,老二果然随俺!”

    朱棣骄傲的给出一句评价,盖过了王义说了一刻钟的渤海军事理念。

    不过评价过后,他又开口道:“老二说用火炮炮击胡兵,可胡兵来去如风,火炮走的那么慢,等我们列阵,他们早就跑了。”

    “他们还能跑的比火炮远?”王义哭笑不得:“渤海的火炮,哪怕是野战炮,也能打出二里的距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