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9节 (第2/3页)
”诸将愣了愣,随后便见到李景隆指向登、莱、青州。 “眼下,登州和莱州已经被他拿下,他收获的粮草辎重足够让辽东无忧,而青州占据山东二成的耕地,也是提供德州粮草的主要地方。” “虽说眼下才刚刚三月,还没有播种作物,但如果少了青州提供的几十万石粮食,我们便只能继续依托运河运粮,而他便可以依仗骑兵不断sao扰运河。” “可我们的骑兵也很多。”驸马都尉李坚不解询问,李景隆却摇摇头: “我们的骑兵是多,可我们的敌人也不止他一个。” “真正的大敌,是北方的燕庶人,而且推算时间,他现在应该已经返回了北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我军身后。” “我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你们派人去通知吴高和徐凯,坚壁清野,不得出营与燕庶人野战。” “是!”诸将作揖,同时李景隆也揉揉眉头: “骑兵虽然不能调动太多,但也不能一个都不调,不然以我军的马步来充作塘骑,很容易被渤海庶人所欺骗。” “传令,调俞通渊、平安二人率一万骑兵南下,陈晖与滕聚则继续率剩下的骑兵留守沧州,等待我的军令。” 李景隆做出安排,并准备等俞通渊和平安的骑兵抵达后,再进一步让他们充作塘骑进入青州地界,获知渤海军的情况。 情报不对等,这才是行军打仗的大忌,而眼下的他们就处于不对等的一边。 南军现在十分尴尬,他们从原本的单面对敌,成为了被东、北夹击。 因为他们的兵力众多,可他们能动用的骑兵和马步兵却远远少于燕军与渤海军。 李景隆想要等朱高煦和朱棣有所动静再行动,可南边却不会容许。 “大军抵达德州已经有七日,他一直未有行动,难不成是准备看着贼军攻下青州吗?” 应天府紫禁城武英殿内,朱允炆语气沉重的质问齐泰。 他站在二丈长宽的沙盘前,看着眼下的江北态势,很难不动怒。 跟随他的黄子澄、方孝孺、暴昭等人默不作声,唯有齐泰指着登州和金州说道: “大将军抵达德州时,贼军已经渡海多日,眼下兵马数量恐不下三万。” “贼军马多而我军马少,以少打多之下,我军若无万全情报,很容易被敌军所袭。” “贼军马多?”黄子澄似乎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如果下官没有记错,贼军骑兵不过万余人,而我军有二万余骑,还怕他不成?” “贼军还有马步兵。”齐泰皱眉回答,可朱允炆不想听借口,他挥袖道: “眼下距离秋季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四个月内,朕即便不奢求平叛成功,也当将渤海贼人赶回辽东。” “这件事情,你好生告知曹国公,勿要再让朕失望了。” 朱允炆拂袖而去,显然对于李景隆多日不动兵而感到生气。 齐泰见状也只能叹气,随后安排人手将出兵的消息发给李景隆。 三月初九,当李景隆得到出兵消息后,他也没有再继续耽误下去,因为继续耽误下去的话,朱高煦很有可能真的拿下青州。 想到这里,李景隆大军开始渡过运河进军,只留下一万人守卫德州。 只是他们前脚刚走,拔营的消息就送往了北平和莱州。 “殿下,那李景隆总算拔营了。” 青州城外,得到莱州传来消息的徐晟带着消息走进了帅帐,朱高煦则是拿着教条看着地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