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4节 (第3/3页)
见到,你们就想到江南去了。”朱高煦笑出声来,同时招招手: “准备准备,可以拔营南下了!” 《渤海纪事本末》:“三月己亥,上率骑六千往新城寻衅,时景隆闻太宗破敌于杨清水,留李坚以惑上,旋援白沟河,上闻景隆撤,教令诸军汇诸城。” 《明世宗实录》:“三月,上率骑三千与景隆战,景隆惧而避战,撤至大清河北,又闻晖、聚阵没杨清水,遂撤军。” “上闻景隆走,与诸将曰:‘景隆走而坚胆怯,淮泗无人矣’,遂挥师南下,拔诸城,兵抵直隶。” 第261章 军民鱼水 “王三,鱼!”“诶,徐二你好好丢。” 海滩边,两个穿着简陋麻衣的少年人在滩上捡鱼,他们大约只有十二三岁,可却已经承担起了为家里找副食的生活。 在海滩边捡些小鱼小虾,就是他们给家里减轻负担的最好途径。 当然,他们也可以去附近的城镇中干些小活,例如前些日子他们就给人去搬卸粮食了。 “唉……”高个少年王三叹了一口气:“捡了这么久也就三五条小鱼,都不够一锅汤。” “有得吃就不错了,这些天都不让进城里做工了,不然我们还能编草鞋去卖。” 一旁在浅滩里找鱼虾的少年徐二回了一句,王三也道:“如果镇上那般粮的活计每日都有就好了,我们也就不用捡鱼种田了。” “你倒是想得美。”徐二继续回嘴:“搬十袋给一文,镇上好多人都抢着搬,若是每日都有,一个月我一个人就能挣他个……好多个!” 二人聊着镇上搬粮食的事情,但王三却摇头道:“我听说北边的日照县里,一些力工每天都有十二文的工钱,干一年下来,估计都够我家一年的粮食了。” “那肯定不止,我听镇上的人说过,去县里一年最少三两银子,别说吃一年,都够买十五匹布了。” “那可真好,以后长大了我也要去县里当力工……” “快别说了,这里没鱼了,我们换地方。” “好……” 两个少年人畅想着日后进入城中当力工的美好日子,只是那样的幻想终究是日后的事情,眼下的他们并没能捕到多少鱼虾,只能垂头丧气的返回镇子。 在他们垂头丧气的返回镇子的时候,一块牌坊出现,在牌坊的道路尽头是一个规模不小的镇子。 还没靠近镇子,两个少年人就看到了许多穿着明晃晃甲胄的兵卒,而且他们还牵着一匹匹马。 那可是马,两个少年人一个月下来也见不到几匹,可眼下却足有数千乃至更多,几乎将镇子南边的涂滩给占据了。 “怎么这么多当兵的……” “不知道,听说北边打的厉害,不会打到我们这里了吧?” “应该不会吧……” 两名少年人忐忑无比的走进镇子,一路上许多穿戴明晃晃甲胄的兵卒都扫视他们。 这些人长得健壮,比王三和徐二所见过的孔秀才还要健壮。 他们路过时,也能见到不少兵卒坐在马札上,手里拿着木质的碗筷,脸庞大小的碗里有精细的白米饭和rou菜。 王三和徐二看着那米饭rou菜,眼馋的咽了咽口水。 “你们这鱼多少钱?” 两小子还在咽口水,却听见有一人询问他们,于是连忙停下脚步。 回头看去,比他们高出许多,身边还跟着五六个兵卒的人在询问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