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1节 (第2/3页)
爆,每日都能拉十几趟,赚的盆满钵满。 从三月二十九至四月初一,仅仅三天时间,便有不下三万人逃到京城,致使京城鱼龙混杂,闹出了许多案子。 这样的情况,从民间反应到庙堂,致使许多官员都怀揣忐忑。 他们许多人并不知兵,问起长江来,也只能说出一句“长江天险”,就无法再说其它。 因此在他们看来,贼军既然已经打到扬州,那距离渡过长江恐怕不远了。 不过,对于知兵的五军都督府等诸将来说,他们却根本不担心朱高煦能渡过长江。 先不提他还没打下扬州,就算他打下扬州,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凑齐一支渡江舟师,他的水师再怎么犀利,面对长江口那数十座的沙州炮台,以及滚滚而下的江水,又如何从海口突入? 只要长江口的水师不出问题,朱高煦就没办法渡江,这已经成为众人的共识。 在这样的共识下,朱允炆也对长江水师产生了担忧。 正如眼下的武英殿内,他召集了六部五府在京的官员,甚至连他厌恶的郭英也被召见。 当着群臣的面,他询问道:“眼下,诸位爱卿应该都知道,唯有长江水师可保长江,朕虽然信任陈瑄与杨俅,但还是担心长江水师之中有些别有用心之人。” “因此,朕想询问询问,要不要对长江水师彻查一番?” 朱允炆一开口,群臣面面相觑,黄子澄闻言作揖:“陛下,长江水师理应彻查,不过应该交由陈瑄、杨俅二人彻查,朝廷最好不要派人去查。” 黄子澄想的简单,杨俅和陈瑄二者,前者的儿子为朝廷战死,后者与朱棣、朱高煦毫无交集,两人应该是不可能投靠朱高煦的。 让他们彻查,不至于将朝廷牵扯进去,不至于让水师的水兵们埋怨朝廷。 对此,朱允炆颔首,却还是不放心:“长江沙州与南岸的炮台,是否要交给卫所接手?” “陛下……”齐泰站出来作揖:“眼下江东一带的炮手都是长江水师的,原因就是兵马都调往了北边,若是交给卫所的屯兵接手,恐怕不会熟练。” “陛下!”郭英突然开口,这让众人将注意力放到了他身上,同时目光复杂。 朱高煦可是郭英的孙女婿,如果朱高煦真的打进南京,那郭英必然受惠。 这种情况下,郭英不避嫌,居然还主动站出来,这倒是出乎众人预料。 “陛下,臣以为可以调陈瑄、杨俅入京,由陛下检测二人忠心,给予赏赐,然后再调他们返回江口驻防。” 郭英的提议很好,但坏就坏在这话是从他口中说出来的。 从他口中说出来的提议,哪怕是好提议,朱允炆也绝对不会接受,谁知道他是在帮朱高煦还是在帮朝廷。 “武定侯建议不错,不过朕还想听听更多的。” 朱允炆笑容和煦,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与郭英关系甚笃。 见朱允炆不理会自己的话,郭英也只能叹了一口气。 他固然心疼自家孙女,可他也是朱元璋的郭四。 朱元璋想让朱允炆继承大统,他是打心底支持的,奈何朱高煦…… 一时间,郭英想到了朱高煦。 现在回想起来,那小子似乎一直不安分,只是他也没想到,那小子会闹得这么大,居然还绕开了江淮防线,直插扬州。 “陛下可派人赏赐二位,看看二位态度如何,再决定是否召二位入京。” 齐泰眼看朱允炆不答应郭英的建议,只能换了种方式开口。 果然,在他这么开口过后,朱允炆也没有再拒绝,而是颔首道:“既然如此,就按照齐先生的方法去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