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1节 (第2/3页)
“你个蛮子……”陈昶被这几人气乐了,驱赶着他们离开。 倒是在他们商量着大逆不道的事情时,身处京城朱允炆却始终心情不定。 他召来了方孝孺为他讲解经史典籍,二人对坐武英殿内,从上午聊到了黄昏,可饶是将历朝历代的兴亡讲解了清楚,却也无法讲清楚当下的局面。 “自古而今,朕恐怕是第一个因削藩而被如此之快打到长江的皇帝了。” 朱允炆落下一子,坐在他对面的方孝孺闻言,当下也对朱允炆宽慰道: “陛下何须自扰,眼下朝廷还有数十万大军,贼兵虽短暂逞凶于扬州,但陛下坐拥长江天险,何况西川瞿能父子三人已经率领西川兵马出川,只需十日便可抵达京城。” “届时,北边的吴高和李坚也应该抵达江淮,我军兵马不下二十万,如何还对付不了这区区四万兵马的渤海贼军?” 方孝孺还停留在纸面数据,但对于朱允炆这样的人来说,纸面数据是他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陛下……” 方孝孺刚刚说完,李权便走进了武英殿内,作揖开口道:“武定侯郭英求见。” “不见。”朱允炆皱眉回绝,这几日郭英不断求见他,只是他那些危言耸听的话听多了,朱允炆自己都觉得有些心虚,索性干脆不听。 他就不相信,自己拥兵数十万,还能被不到四万兵马的朱高煦给堵在京城里。 “是……” 李权闻言退出武英殿,并在殿外见到了穿着蟒袍的郭英。 他对郭英作揖:“武定侯,陛下不见,您请回府吧。” “唉……”听到朱允炆不愿意见自己,郭英只能叹气一声,转身佝偻着背影离去。 自朱高煦停在万寿镇不再行动,郭英就大致猜到了朱高煦肯定留有后手。 在他看来,朱高煦唯一可用的后手,无非就是水师。 也因此,他一直提醒朱允炆要在意水师,不要苛责水师,以免水师投敌。 这种话偶尔出来一次两次还好,可天天都出现,就有些打击己方士气了。 自古而今,可从没有北军南下,南军水师集体投降的例子。 郭英的话没人在意,这让他只觉得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佝偻着背影,他赶在暮鼓结束前离开了紫禁城。 只是他不知道,就在紫禁城的暮鼓停下的同时,一支背负甲胄的四千人马成功在距离南京一百四十里外的包港汇合。统帅这支人马的,是被朱高煦委以重任的孟章。 眼看着孟章背负甲胄,熟练的翻身上马,崔均满眼羡慕:“这兵临城下之功,足够拿个爵位了吧?” “你这渡江之功倒是真能拿个爵位。”孟章爽朗一笑。 兴许是老天帮忙,那下了一日的梅雨总算停下了,尽管不知道入夜后还会不会继续下,但对于孟章等人来说,少下几个时辰,他们就能更快抵达京城。 “小心些,别被南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崔均提醒一声,孟章也颔首道:“我大军两侧各有二百着甲弟兄,不用担心。” “倒是你应该抓紧些时间,别等我都包围了京城,你还连镇江都没摸到。” “你这厮……”崔均无奈一笑,逆水行舟速度太慢,一个时辰也不过就是五六里路,反观孟章等人的骑兵,一个时辰起码能跑出三十余里。 孟章他们跑一个时辰,足够崔均努力五六个时辰了。 “走了!” 孟章抖动马缰,不再与崔均耽搁时间。 瞧着他离去背影,崔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