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4节 (第2/3页)
手下这区区数百人。 “高皇帝可未曾教你家殿下造反。” 郭英一句话说出,孟章却轻笑:“高皇帝也说过让陛下按照殿下的《削藩论》来削藩,不要cao之过急。” 孟章巧妙回应郭英,如果朱允炆不强削藩王,那自家殿下怎么会造反? 这回答让郭英语塞,他也理解不了朱允炆为什么会愚蠢的去亲信那群文人。 当然,其中让他最为难受的,还是朱允炆对自己的不信任。 自己作为先帝最早的一批卫士,可以说是淮泗老兄弟之中与老朱关系最亲近的人,不管是老朱还是马皇后,甚至是朱标……他们都对自己礼遇有加,自己也恪守本分,从未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只是到了朱允炆这里,这个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少年天子对自己的态度可以说从先帝死后每况愈下,若不是这次孟章兵围京城,说不定自己连见一面那个少年天子都做不到。 兵临城下,反倒是需要自己出马了…… 这么一想,郭英确实有些丧气。 面对胡人的千军万马时他胆气十足,可对于自家‘陛下’嘱托辅佐的新君,他却提不起一丝士气。 “此地无可坐之地方,老侯爷若是要代表陛下来议和,尽请开口吧。” 孟章眼看自己将郭英士气打压,当即轻笑开口,而这也让郭英想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只是他稍微一想,脸上便露出苦涩,干巴巴的从嗓子之中挤出一句:“这些东西,都是你家殿下教你的?” “可以算是。”孟章始终保持一丝笑意,似乎对于整个局面都已经完全掌控。 事实也确实如此,江面有杨展两千水兵,十艘装载火炮的战船,以及十艘为了节省空间拆卸火炮的无火炮战船。 南边,徐晟带着两千骑兵挡住了京城向南通往秣陵关、大胜关的驿道。 东边和北边又有自己的三千多骑兵和几百伤了战马,只能充当步兵使的骑兵。 不管怎么看,京城都不像是能组织足够兵马能反扑他们的样子。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京中马匹不够,朱元璋耗费三十一年养起来的五万余骑兵,开战前朱允炆尚能掌握四万余,可眼下只剩下两万不到,其中一万还分布在西陲和边塞,只有江北俞通渊那不足一万可用。 江北俞通渊无法渡江,拥有骑兵也无用。 自己要做的,就是再包围二三日城池,等待自家殿下携带野战炮,以及崔均战船所携带的攻城炮抵达,那时就是拿下京师外郭城之日。 没了外城的广袤耕地,京城必然会人心浮动,到时候就是可以内外夹击的时候。 想到这里,孟章看了一眼徐增寿和徐鹰绪。 “此战波及一年有余,辽东、北平、山东、淮南百姓饱经战火……” 眼看辩不过孟章,郭英也开始如背书般讲述这两年百姓所遭受的苦痛,然后话锋一转,婉转说出了皇帝愿意割地求和的想法。 “呵呵……早该如此了。” 孟章轻笑着迎合,似乎在为朝廷愿意这么做而十分高兴。 徐鹰绪见状舒展了眉头,唯有郭英和徐增寿眉头紧皱不减。 郭英是觉得事有蹊跷,朱高煦不可能在这种时候接受皇帝的议和,而徐增寿则是觉得孟章有些受不了诱惑。 “此事,我需要快马快船传去扬州,请老侯爷和两位舅公子暂时返京,待明日消息传回,我必然请人亲至麒麟门回应。” “好……”郭英心中还是有种不真实感,虽然口头应下,但还是想从孟章脸上看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只是他看了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