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2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节 (第2/3页)

线电报机将更适合战场使用,毕竟这两国都远离国土。”

    唐绍仪也没心情抽雪茄了,一把扔在地上:“疏才小兄弟,我立刻把这项技术告诉大帅,你等我回来。”

    袁世凯对于无线电还真挺感兴趣的,就算没有李谕,历史上他也会在1905年左右设立无线电训练班。

    不过由于技术落后,仅仅是训练一部分人会使用无线电设备而已,相比西方列强差了太多。

    袁世凯得知情况后立刻让唐绍仪带着李谕去北洋。

    天津,北洋。

    袁世凯看着眼前的无线电设备不住啧啧称奇:“帝师,你可真是个天才!”

    李谕说:“还远远不够。”

    袁世凯说:“我明白,我已经让芝泉(段祺瑞字)着手去开办新学堂,名称就用当初你提议的电信电号学堂。”

    李谕说:“大帅英明。”

    袁世凯又问道:“我还是很好奇,加密后的信息为什么不安全,还会被别人得知密文内容。”

    袁世凯经常接触高级机密,要与与属下或者京城保持通信,这种问题他当然非常关注,毕竟谁都不想被人赤裸裸看个清清楚楚毫无隐私。

    李谕说:“破译这件事可能与大帅想象中不太一样。”

    袁世凯道:“帝师请讲。”

    李谕说:“大帅是行伍中人,自然明白大家虽然都会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密,但任何加密都是用了某种规律,所以关键就在于这种规律多难让人发现。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或者顺序规律变动,肯定很容易被破译。”

    袁世凯凝眉道:“原来如此。数年前的战事,我们多是采用洋人的电报系统,想必他们对我们知道的一清二楚。简直是他酿的脱了衣服光着屁股在人家眼前舞刀弄枪!”

    李谕说:“确实这样,但机器是死的,我们也可以用洋人给的机器加密,只不过那时我们并没有合格的密码学以及通信学方面人才。”

    段祺瑞问道:“很麻烦吗?”

    李谕说:“是有点麻烦,密码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因为既要敌人难以破译,又要同时满足己方快速翻译的需求。”

    段祺瑞摸着脑袋:“现在打仗真是越来越费脑子。”

    二十世纪初大部分人对于无线电的原理认知还不强,除了少数如奥匈帝国有所察觉,加密的行为并不常见。

    就算是加密,也没有出现后续如德国在二战时可怕的恩格玛密码机。

    但到了一战时期,大部分国家还是都开始对军用领域无线电通讯进行加密cao作了。

    袁世凯问道:“今后我们有没有可能知道洋人的通信内容?”

    李谕道:“就看能不能破译,眼前日本与俄国用我给他们的设备,短时间无法进行密码设置,就算是可以利用我给的编码系统进行加密cao作,他们也很难快速设置出可靠的密码系统。不过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复杂的军用级别密码。”

    唐绍仪经常处理为袁世凯处理国际事务,对此事的敏感程度要高过段祺瑞这种职业军人,他继续问道:“那时候怎么办?”

    “当然是持续性的监听与解密,”李谕说,“这就是为什么要设立相关的电信电报学堂,我也会设立学校培养一批数学方面的人才。”

    “数学?”段祺瑞问道,“不是密码吗?”

    李谕只好又给他解释:“密码就是数学的内容,当然还牵扯到语言学等内容。不过最重要的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监听,这样才可以获取别人的加密规律。”

    袁世凯问道:“这么说,并不能一下子就知道密文。”

    李谕说:“当然不能,必须有专门的电报小组,在平时不太紧张的时候就长时间监听,获取足够多的密文,然后渐渐清晰敌方加密规律,进行解密。”

    二战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