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8节 (第2/2页)
的侄女吴芝瑛,好像还有如今名震京津两地的碧城姑娘。” “碧城?”李谕本来一直在吃菜听他们聊天,不禁插了一嘴。 欧阳牟元说:“对啊,听说是心理学教习服部先生的妻子服部繁子举办的沙龙,今天专门把碧城姑娘请去了。” 范熙壬说:“现在碧城的才名大得很,当然要请她。” —— 服部繁子家中。 当吕碧城随着吴芝瑛来到后,立刻迎来了一片掌声。 吴芝瑛此前是京城最知名的才女,她丈夫是户部官员。凭着才气,甚至受到过慈禧的赞赏。 不过后来她针对《辛丑条约》签订,提了一些意见,建议在国民中开展“国民捐”来筹措巨额赔款,而且是“产多则多,产少则少,无产则不捐”。 就是有钱的多出钱。 瞬间招致达官贵人不满,对她百般诋毁。吴芝瑛自此对这些rou食者深感失望,思想逐渐转变。 服部繁子说:“碧城姑娘能够得到法国文学院的奖章,真是不可思议!” 吕碧城微微一笑:“并不全是我的功劳。” 吴芝瑛说:“将来我们应当有真正的女学,从碧城姑娘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女子也有才情。” 在场的都是有心办女学的人。 若不考虑天津、上海的租界及周边,其他地方如今除了少量的教会学校,招收女子的女学几乎没有。 清廷对于开办女学态度依然顽固,认定“中国此时情形,若设女学,流弊甚多”,并在官方文件中强调绝不允许少女“结队入学,游行街市”。 日本公使夫人内田政子说:“碧城姑娘已经激励了不少人,总归能够看到希望的苗头。” 吕碧城说:“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是国家自强之道的根本之一。因为国家强盛离不开教育,而每个人最初的教育来自父母,最起码受过教育的母亲同样能够提供优良的家庭教育。” “说得好!” 突然有个男子推门走了进来。 服部繁子连忙说:“今天是女士沙龙,先生是不是走错了?” 吴芝瑛却笑道:“没走错,她是我的好闺蜜,是个女子。对了,她的号也是碧城。” 吕碧城讶道:“你也是碧城?” 对方却说:“从今以后,‘碧城’这个号是你独有,我不会再用了,我想你更加配得上它。今后还是叫我秋瑾吧。” 吕碧城感叹道:“你的这身装扮真是太有英豪之气了,仿佛古时穿着男人铠甲的穆桂英。” 秋瑾道:“穆桂英并非只有宋朝才有。我想要走出此前男人给我们女人设定的那些固有的刻板传统,你看,”秋瑾伸出脚说,“我发现穿着男人的鞋更加舒服。” 秋瑾也是随丈夫来的京城,她丈夫与吴芝瑛的丈夫都是户部官员,恰巧住得近,遂结成姐妹。 吕碧城说:“很有侠气!” “我喜欢侠这个称呼,”秋瑾说,“我看过你的词作,太让我喜欢了。” 她忍不住念了两句: “待看廿纪争存日,便是蛾眉独立时:”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 “简直写尽了我的心声,只可惜我没有你这般才气。不过想到出自碧城这个名字,心中感觉甚为亲切。” 两人观点相同,越说越投机。 沙龙结束,当秋瑾知道吕碧城独自居住时,立刻表示要去她家继续彻夜长谈。 吕碧城现在依旧住在东四十四条胡同的宅子里。 深夜,两人甚至躺在一张床上睡觉,继续夜聊。 (貌似很多女闺蜜们喜欢这样做,不是很能理解哈,但确实真有这事) 秋瑾问道:“碧城,我已经受够了现在的日子,要不要与我一起东渡日本?” “啊?去日本?为什么?”吕碧城问道。 秋瑾说:“去革命,去排满,去改变这个世界!” 吕碧城说:“你的想法好大,这些似乎都是男人想的。” 秋瑾说:“我是希望有个真正男女同权的社会,那是我的理想。” 吕碧城说:“我支持你的想法。” “那就随我一起去吧!”秋瑾说。 “可是,”吕碧城说,“你不一样,你已经有了夫君。” 秋瑾说:“都是枷锁,你以后就会明白,结婚后的世界就是一座看不到天的围笼,你只能遵从三从四德,只能按照妻为夫纲做事。有多少男人真正尊重自己妻子的想法?虽然我也爱孩子,但难道女人天生只有生养孩子一件事吗?” “我……我想还是有一些好男人的。”吕碧城说。 秋瑾总归大她八岁,语重心长道:“碧城,我的傻meimei,你还年轻,我也曾经抱有过你这样的幻想。不过我现在想明白了,只有靠我们女人自己,才能争取到属于我们的权利,我不喜欢任何来自男人怜悯般施舍的一点点所谓权利。” “我明白秋瑾jiejie的意思。”吕碧城小声说。 秋瑾继续说:“你还有机会,没有必要太早走入婚姻的围笼,所以我才希望你随我一起去日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