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5节 (第2/3页)
时捷在电报中请求购买几条安全带。 李谕知道这项技术的推进需要花点时间,于是根本没要保时捷一分钱,免费做了几条邮寄给他。 就当产品推广费。 用不了多久,车速提上来后,大家就知道安全带有多重要。 —— 漂洋过海后,发在物理学会会报上的文章终于被欧洲学界看到。 本来欧洲学界并不屑于看美国的科学杂志,但谁叫是李谕写的,不能不看。 作为提出两朵乌云的开尔文勋爵,也是头一次看到有人说“光速不变是基本原理,无需证明”的观点。 李谕关于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援引对于有物理修养的人来说不难理解。 毕竟真的没有人想过证明为什么苹果不会朝天上跑。 都是理所应当嘛! 但即便是开尔文勋爵,仍旧觉得光速不变的问题违背了伽利略的经典变换,在大部分人看来,相向而行的两人,速度肯定要更快。 关键这也符合日常观测。 矛盾啊,太矛盾了! 开尔文勋爵对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说:“你是懂天文学的,他曾经提到太阳的光线需要八分钟才能到达地球,你怎么看?” 哈金斯会长说:“虽然知道不太现实,但我宁可相信牛顿说的,存在超距作用,一瞬间,不对,不需要时间就可以到达地球,因为这可以避免好多问题。” 开尔文勋爵说:“恐怕问题无法避免,光确实有速度,算不上超距作用。但一旦果真如此,再联想此前他关于河外星系的那几篇文章,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哈金斯终归专门搞天文学,想了想说:“您指的是光线到达我们这里需要上万年?” 开尔文勋爵说:“是啊,如果是这样,光也太慢了,所以我想光速不会只有这么点。” 哈金斯会长说:“可从迈克尔逊的数据看,真空中的光速就是一个基本确定的值。” 开尔文勋爵叹道:“所以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两人研究了半天,终究讨论不出个所以然。 迈克尔逊和莫雷的实验已经在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做过许多次,大家一致确定没有错误。 很多人表达过疑惑,但真心不知道为什么。 不仅开尔文勋爵此刻看到李谕的说辞感觉难以置信,欧洲各界的表现都差不多。 马赫直言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偷懒的理论!找不到原因,竟然就说它无法证明?实在愧对李谕各种院士加身的名号。” 马赫支持者奥斯特瓦尔德说:“这完全是在阻碍科学的进步,因为他竟然想要让我们坦然接受物理天空中存在乌云的事实。根本就是对物理学的莫大侮辱!如同侦探找不到杀人凶手,就说没有凶手一般。” 这两位也是老反对者了。 不过他们在学术界的话语权并不轻,马赫早已成名,奥斯特瓦尔德过几年还会拿到诺奖。 好在李谕也是有支持者的,玻尔兹曼老爷子本来和奥斯特瓦尔德就非常不对付,立刻撰文回击:“还请几位仔细阅读文章,李谕并没有无来由地单纯抛出一个荒诞结论,反而更应该看作一种科学的引子。” 奥斯塔瓦尔德已经和玻尔兹曼为了原子理论打了十几年嘴仗,虽然和后世爱因斯坦及玻尔这种神级论战无法相提并论,但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也是非常著名的。 另一位超级大咖普朗克评价过两人的论战:“这两个死对头都同样机智,应答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