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6节 (第2/3页)
,哦,一个小时零8分钟了。抱歉,我要离开!” 爱因斯坦恳求道:“请您给我一分钟,我很快就会把论文的开题报告给您讲明白。” “一分钟?”克莱纳教授说,“好,我就听你一分钟能说出什么。” 爱因斯坦整理了一下思路,抓紧说道:“教授先生,所有人都认为光是波,对吗?但我能证明当光从任意一处传播时,是由有限数量的能量量子组成。更有趣的是,这些能量量子只能被整个产生或者吸收。” 爱因斯坦一口气说完,然后喘了口气,笑道:“教授您看,我用了还不到一分钟。” 克莱纳教授思索了一下,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爱因斯坦说:“您还记得菲利普·莱纳德先生写的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吗?他发现了光电效应,虽然他猜测有时候光可能不是波,但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菲利普·莱纳德是个有意思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其实有机会成为不少重要物理发现的第一发明人,不过总是慢了一小步。 他错过了阴极射线也就是电子的发现、错过了x射线的发现,还错过了原子模型。 也就是说,莱纳德自己先后发现了阴极射线带负电;制造了仪器差点拍出x光照片;后来又发现高能阴极射线能够穿过原子,并从这一现象出发正确地推断出原子内部的空间相对来说是空虚的。 听上去都是超级牛叉的发现,不过…… 电子最终的发现权落在了汤姆逊身上;x射线的发现则让伦琴成为德意志的物理学泰斗;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后人普遍接受的原子有核模型! 全都是诺奖! 对了,莱纳德在研究光的发射时,还曾正确地推测光的发射与电子的释放和回归有关,但很可惜,没他有更进一步继续研究。 这个后来是啥? 是量子力学大佬玻尔提出的能级轨道啊喂! 还是诺奖! 并且一个个都是诺奖中含金量最重的物理学奖!(除了卢瑟福) 两年前,他又又又通过试验发现了光电效应的正确性质:光电效应的产生只与光的频率有关,与亮度无关。 (所谓光电效应,简单说就是光在照射金属板时,会产生电流,即“光生电”。) 但莱纳德的实验证实如果频率不够,光的强度再大,也不会出现光电效应。而如果频率达到,哪怕很弱的光强,也能产生光电效应。 这与大家的常识完全背离。 或者说,与光的波动说完全背离。 眼前伯尔尼大学的克莱纳教授自然看过菲利普·莱纳德的论文,摸了摸胡须对爱因斯坦说:“你继续讲下去。” 爱因斯坦说:“这就是我的论文内容。莱纳德无法解释,您猜猜谁能解释?” 克莱纳教授看向爱因斯坦,问道:“你?” “对!”爱因斯坦说,顿了顿感觉这么说不妥,又补充道,“不对!应该是普朗克教授!我认为我可以用他的普朗克常数来解释光电效应,并证明光实际上有二元性。” 爱因斯坦说完后,把论文递给克莱纳教授,然后面带喜悦地看着他。 克莱纳教授扶了扶眼镜,只看了看爱因斯坦论文的开头部分,就说道:“二元性?” 爱因斯坦连忙说:“没错,换一个说法就是,光不仅是波,同时还是粒子。” 克莱纳教授听后立刻把论文还给爱因斯坦,然后说:“我不是在听梦话吧?你想用一篇论文论证1678年以来的物理学基本定律其实是错的?那可是两百……两百……” 爱因斯坦接道:“226年。” 克莱纳教授说:“没错,你要驳倒226年以来坚定的物理学定律!开什么玩笑!你还是想明白再来找我吧,你们这些年轻人总觉得有了一个想法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