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3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7节 (第2/2页)

变能源格局?

    爱因斯坦本人是个世界主义者+反战者,他真的是为人类考虑事情。

    同样是犹太人,他比沙逊之流好多了。

    不过显然核能的控制不是容易事,而且到底还是先用在了战争上。

    原因嘛,自然是可控的核能不容易做到。

    但人类已经通过广岛、长崎的两个蘑菇蛋认识到这条路未来可期。

    因为核能是宇宙之中最恐怖的能量来源。

    稍微算一下就知道,广岛爆炸的小男孩,装了64kg铀235,只有不到1公斤参与了链式反应。

    损失的质量只有0.6g,却相当于1.5万吨tnt!

    美国送去的这0.6g电,效果真是相当炸裂,把全日本都电麻了。

    另外可以看出,原子弹用的核裂变,效率是很低的。

    如果是氢弹的核聚变,效率就好多了。

    但可控核聚变更困难。

    说句大白话就能明白:氢弹的引爆必需要原子弹来完成。

    堂堂原子弹,只能用作氢弹的引爆,来提供核聚变所需的高压高温环境,所以核聚变有多难不言而喻。

    ——

    工厂的进展现在不错,作为老板,李谕必然要动身前去看看。

    作为亲自督办的第一号企业,徐世昌也随行去一趟。

    而吕碧城,正好要前往天津的《大公报》总社,所以与他们一同出发。

    甚至连近卫昭雪也一同跟了过来,李谕没法拒绝,因为自己给了她职务,还是她通过比赛第一获得。

    徐世昌蛮给力,真的在厂子旁边设了个临时的火车站,虽然月台非常简陋,不过已经相当给面子了,还要啥自行车。

    而刚下火车,李谕就看到火车站附近有很多难民。

    李谕问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徐世昌说:“应该是通州附近,庚子之难后,这两年又恰逢旱情,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这波旱情今年才会过去,影响上虽然和一些更加出名的大旱无法相提并论,但小农经济以及繁重的赋税下,农民的抗天灾能力几乎为零,一点小灾都可能被逼得卖儿卖女。

    自从有了火车,沿途经常看见拾荒者或者难民。

    因为铁轨会拉运货物,比如煤炭啥的,难民们就守在铁轨旁,碰运气会捡到几块。

    以前农民很艰苦的,柴禾甚至都是稀罕品,除了三餐做饭,平时压根舍不得点火。冬天更不可能洗澡,因为加热洗澡水用的柴禾很可能够他做五六天饭。

    李谕到了味精厂,环顾了一圈,对虞和钦说:“这里场地大,有时候就多泡上点咸菜疙瘩。”

    虞和钦问道:“咸菜疙瘩?您口味原来这么重?”

    李谕说:“不是我吃,你找十几口大缸,多搞一些。”

    虞和钦纳闷道:“要这么多干什么?”

    李谕说:“过段时间发给难民以及附近的村落。”

    难民想进北京城或者天津城不是容易事,不少人在二者之间。

    普通农家吃饭,最缺的就是食盐,如果缺少食盐,人会没力气,以至没办法下地干活。

    咸菜正好能够让他们补充上盐分。

    一般在农民家里,也只有下地的男劳力有资格吃块咸菜。

    虞和钦道:“那我们需要多购买很多盐。”

    李谕说:“这件事我会去找天津的盐商谈谈。”

    天津有很多盐商,吕碧城家里也是盐商。

    第三百三十八章 再次授课

    工厂毕竟刚开始运作,李谕并不求什么产能。

    尤其是高端的无线电,他更不着急,免得成为一个过于招人注意的场所。

    至于味精等,则更多是李谕想要赚点钱专门搞慈善。

    虽然是不起眼的小东西,不过涉及日常衣食住行的产业在清末民国时期实际上挺挣钱。

    食盐不就是个典型嘛。

    如果再过几年,工业化继续加深,会让盐价持续下跌,到了后世,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盐价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也没再听过盐税一词。

    不过如果看数据,盐税一直是封建王朝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税种,哪怕到了大清灭亡的那一年,盐税在财政收入的占比中仍然高达恐怖的四分之一左右。

    既然封建朝廷把食盐当做了税收重点区域,盐价自然不会太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