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3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7节 (第2/3页)

有专门用于船舶的大功率无线电设备。”

    记者说:“这可太好了!我们是从美国海军那得到的情报,才知道已经有了这么好用的无线电设备。”

    历史上《泰晤士报》的确租了一艘香港商船海门号作为新闻船,然后仗着英日同盟,直接挂上英国国旗开到了前线。并且使用无线电把新闻稿先传到威海卫,然后再传回国。

    日俄战争期间,《泰晤士报》通过无线电传了上万字的实况报道,因此占得先机。

    正好李谕的无线电也能借此再次名声大噪。

    李谕刚感慨了电话与电报的问题,就看到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来到了他的展位。

    对方首先自我介绍说:“李谕先生,您好,我来自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是att,几年前摆弄水货苹果手机的人肯定非常熟悉,什么黑解机、卡贴机的,好多就是来自att的“美国合约机”。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您难道是……贝尔?!”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最早的前身就是贝尔电话公司。

    “想不到我的名字还被神秘的伟大的广博的科学巨人李谕先生知道。”贝尔笑道。

    贝尔现在五十来岁,精神状态蛮不错。

    李谕说:“您可是大名远扬。”

    贝尔挺客气:“可比不上你呦!你的名字可是家喻户晓,现在只要我不盯着,公司里肯定有人在偷偷看星战系列。”

    李谕也哈哈笑道:“过不了多久我会再委托柯林斯出版集团发布星战的一部外传,到时候您又要多多费心了。”

    贝尔说:“我肯定会先请假一天看完!”

    贝尔看了看李谕ly公司展出的无线电报机,说道:“想不到你竟然可以攻克这项关键技术,我来此就是想代表att与你商议一下专利使用费的事情。”

    李谕脑子转得飞快,立刻明白:“电子三极管?”

    贝尔点点头:“没错。实不相瞒,公司现在有个项目,想要联通美国东海岸与西海岸的电话。这是个巨大的工程,铜线就需要至少三千吨,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但我们在设计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这个工程造价好像是同时期巴拿马运河的两倍。

    诞生没多久,通信行业就迅速成了烧钱大户。

    李谕说:“贝尔先生所说的困难,应当就是信号的衰弱问题吧?”

    贝尔说:“和聪明人说话真方便,你说的对。我们试过很多办法,甚至加了很多感线圈,虽然可以有效降低衰减,但仍然不足,至少无法实现畅通无阻的通话。”

    李谕说:“所以您想到了真空三极管。”

    贝尔说:“我看过你的专利,技术上让我叹为观止,能够将信号放大千倍不止。我们使用你的技术,肯定会按照通话时长付给相应的专利使用费。”

    这可是个超级大客户,比美国海军大得多的客户。

    而且仅仅是专利使用费,并不需要提供太多设备。

    等线路贯通,每年的专利费要超过此前李谕所有专利的总和,甚至还要多得多。

    知识就是金钱啊!

    只不过真正费时间的是漫长的线路架设过程,等通上电话,要多年以后。

    那时候李谕肯定已经也在中国境内架上了不少长途电话线。

    李谕自然不可能拒绝贝尔的请求,因为这是三极管发明后的必然使用途径。

    “我会为贵公司设计合适电话线路的三极管。”李谕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