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40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6节 (第1/2页)

    “你去过三菱的工厂?”李谕继续追问,“有没有想法进入我的工厂做点实业?”

    张锳绪并未立刻答应,只是回道:“本人会好好考虑。”

    目前机械专业毕业生能涉及的,主要就是各大机械局还有矿厂。

    机器制造局比如江南的制造局,基本就是造枪,很多这时候留洋学机械的,就是冲着学造枪炮甚至军舰去的。

    可没想到外国的学校不教。

    原因和一百年后一样,就是技术封锁。

    后来虽然稍稍放宽,但只能学到初级的手枪以及拉栓式单发步枪的制造工艺,至于机关枪、飞机、坦克、大炮,想都不要想。

    此后民国时期国内拼命想要增加外汇,也是为了购买洋货。

    军火可是大买卖,洋人最希望的就是中国以及所有的殖民地处在一种勉强维持、又比较稳定、但不能发达的局面,这样他们才可以倾销产品。

    英国佬早在鸦片战争后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一个典型的阳谋,所有人都知道,但上百年过去,还是很难破。

    第四百一十二章 红楼

    李谕在北京城里最近还是挺忙的,不仅清华学堂那边,京师大学堂同样经常要找他。

    这天难得忙里偷闲,来到大栅栏买点日常用品。

    大栅栏在庚子年间被烧毁,如今刚刚重建。李谕来这里买了一些笔墨,因为感觉自己虽然搞不懂国学了,多少还是应该练练字。

    刘鹗送给自己的那支名贵毛笔肯定舍不得用,只能用用普通的。

    纸张其实买起来也挺麻烦,适合毛笔字的宣纸如果用钢笔写字会有些难受,所以李谕得买点合适的纸。

    买好后刚把东西放在车上,李谕看到有一队巡警过来指挥交通。

    “都走一边!走一边!胡同口的告示没看见吗,现在大栅栏是单行道了。”巡警不住吆喝。

    不过民众哪听过“单行道”的说法,很多人不满意道:“我们走了这么多年了,难不成还得绕道?”

    巡警说:“呦!您可真说对了,就得绕道走!”

    巡警插着腰往路中间一站,根本不让道,普通百姓不会真的与当兵的争吵,大部分还是老老实实按照规划的单行道走。

    但北京城是什么地方?扔块砖头就能砸中一个官的京城,哪有这么好管教。

    很快就有一个贵妇人抚着肚子走了过来。

    巡警照例拦住她:“夫人,这条路不通。”

    贵妇人哼了一声:“你当我眼瞎?好好的路怎么就不通了?”

    巡警没摸清贵妇人的底细,不敢发作,于是好好解释说:“夫人,路口的告示写得清清楚楚,现在这条路是单行道。”

    “单你个大头!”贵妇人怒骂,“你说单行就单行?凭什么?”

    巡警说:“是巡警部朱大人的命令。”

    “巡警部?”贵妇人冷笑一声,“你知道巡警部的总监川岛浪速是我们家什么人吗?”

    巡警呆了一呆:“川岛总监?”

    贵妇人说:“我是肃亲王的侧福晋,川岛先生是我们家座上宾,就连巡警部,也是肃亲王建议设置的,你现在一个小小巡警,敢拦我?”

    巡警的确有点吓住了,但还是没有让开。

    贵妇人生气道:“咋的,你难不成不相信?”

    巡警连忙堆上笑脸:“夫人,不是这样。只是朱大人今天早上说了,无论谁都不可以违反规定,不然他要罚小的三天工钱。您是豪门大院的,自然看不上这点钱,但小的可真要饿肚子。夫人行行好,您还是走那边吧,我给您提行李。”

    肃亲王的侧福晋依旧不依不饶:“我现在身怀六甲,多绕路如果动了胎气,你负担得起?”

    巡警实在左右为难,“这……”

    此时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走到跟前,问道:“怎么回事?”

    巡警顿时感觉遇到了救星:“朱大人,您来得太是时候了,这位是肃王府的福晋,要闯我们的关卡。”

    这位朱大人就是朱启钤,民国时期当过北京市市长,但后人知道最多的功绩则是保住了样式雷的图样。

    朱启钤一听,连忙对肃亲王侧福晋笑道:“夫人,您走这条路当然可以,但罚款肯定要交的,十个银圆。”

    福晋说:“十个银圆?你当自己是程咬金吗,此路是你开?要当山贼不成,这里可是皇城根!”

    朱启钤仍旧笑着说:“福晋,规矩要是破坏了,什么人都要破坏。现在这么多人看着,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绕路,要么缴罚款走过去。”

    “你!”福晋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朱启钤的身份她多少还是了解的,当朝军机大臣瞿鸿机、太后眼前的红人瞿鸿禨是他的姨父。

    另外目前北洋的二号人物,身兼兵部尚书等多个要职的徐世昌也是他的靠山。

    但原路回去脸上实在不好看,福晋让丫鬟拿出了十个银元,扔了过去,“朱大人是吧,我记住你了!”

    朱启钤笑吟吟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