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3节 (第2/3页)
外就会是教授您。” 迈克尔逊笑道:“只可惜乌云还没有散去,我似乎是给物理学带来了麻烦。” 李谕又看到与他一同来的另一位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于是问道:“您是密立根教授?” “是的。”密立根回道。 “幸会幸会!”李谕同他亲切握手,“听说您在重新进行测量基本电荷的实验?” “连你都知道?”密立根讶道。 李谕说:“一个月我刚收到最新的一批杂志,进行了报道。” 密立根说:“虽然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汤姆逊主任以及威尔逊先生已经做过多次基本电荷量的实验,但我还是不认同他们的结果,因为我仔细研究过他们的论文,实验过程有无法消除的误差。” 李谕点点头:“我看过,他们使用的方法是云室,测量的实际上是整个云雾中离子电荷的平均值,并不准确。” “所以即便世界最优秀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已经得出结论,我仍旧无法接受。”密立根说。 李谕问道:“你已经开始了实验?” 密立根说:“你要看一下吗?” “荣幸之至。”李谕说。 密立根在前面带路:“能让当今世界顶级的科学巨子指点,对我也有收获。” 后世评出过十大最美物理实验,密立根测量基本电荷的油滴实验位列其中。 但在他之前,电子刚刚发现那天起,科学家就在做这个实验,因为科学界很清楚,只要得到基本电荷量的准确数值就会瞬间让原子物理上一层楼,许多公式也能大大推进。 这个小东西挺关键,并且能够直接证明电子这个比原子还要小的微粒存在,意义非凡。 来到密立根的实验室,李谕发现他目前还是在重复威尔逊的实验。 密立根说:“从去年开始,我不满于威尔逊实验值那样大的变化幅度,因此又重复他的实验,但并未得到比他更一致的结果,有些使人很失望。” 科学就是这样,前方一团迷雾,想要推翻别人,至少要先达到对方的成果。 此前威尔逊得到的基本电荷量数值是1.03x10^-19库伦,后世的精确结果是1.6左右,相差得有点大。 李谕说:“要想用威尔逊的方法做出稳定结果,要花不少时间。再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恐怕还要花费数年。” 密立根似乎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我已经找好助手,并且让学校将教学任务减到最少,势必完成这项研究。因为在所有物理常数中,有两个具有突出的重要性,一个是光速,它出现在理论物理学的许多基本方程之中;另一个则是最终的,或者说是基本的电荷量。” 这是密立根的原话。 但李谕立刻意识到,光速的测量是同在芝加哥大学的迈克尔逊完成;而基本电荷量的测量则由他密立根完成。 这不就一下子把芝加哥大学的地位抬上去了,顺便也能让一直瞧不起美国科学界的欧洲看看。 似乎世界的物理中心瞬间移到了芝加哥。 密立根拿出自己的一些实验结果给李谕看,李谕心中知道基本电荷量的准确数据,所以看了一眼后就说道:“威尔逊的方法已经到达极限,必须改进。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实验介质的重新选取。” 密立根问道:“实验介质?” 李谕说:“如果用不能挥发的材料代替以往实验用的水滴或者乙醇,将会明显减少蒸发的影响,从而让实验精度大大提高。” 密立根似乎打了一个冷颤,激动道:“天才的设想!”接着沉思道:“但需要重新制作一套仪器,这件事又比较麻烦……” 密立根油滴实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把水滴换成油滴,同时又能够想办法测出极小油滴(甚至小到接近空气分子大小)所带的电荷量。 就算李谕不告诉他,实验物理超级大神卢瑟福很快也会给他这个提醒。 而且李谕对这个实验不感兴趣。 物理专业在本科阶段都会做这个实验,真的超级麻烦,估计七八成的人都是靠改数据通过。 而现在连实验仪器都没有,和之前提到的x射线、放射性研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