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4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7节 (第1/3页)

    所以李谕的这套冷却系统会成为必备。

    两项汽车专利的申请很快就通过。

    而考虑到生意不断扩大、美国股灾、华尔街金融巨鳄的入股等因素,李谕又对自己在海外的公司进行了一些调整。

    李谕准备将无线电、汽车业务分离成两个独立的子公司,然后用ly公司进行控股。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

    可以借鉴一下后世的三星集团。作为韩国的巨无霸企业,其控制人李氏家族其实仅握有很少的股份,不超过10%。

    如何用极少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是很多创始人所关注的问题,因为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股权稀释无法避免。

    具体的cao作很复杂,但道理很简单,主要就是通过多层持股。

    打个比方,三星资本是1000亿,按道理,至少持有51%以上才可以控股。

    但可以在三星之上设一个公司,由这个公司对三星控股。姑且叫做a公司,a公司的注册资金可能只有400亿,它持有三星51%以上的股份,有决定权。

    继续在a公司上设立一个b公司,b公司控股a公司,而b公司的注册资本可能只有100亿。

    如果持有b公司51%以上的股份,也就是51亿,就是b公司的控股股东。能够通过b公司控制a公司,继而再通过a公司控制三星。

    反正就是几轮嵌套,最终手里只有几个亿,便可以控制庞大的三星集团。

    并且a公司记忆三星控制的其他公司,也可以通过b公司实现控制,结果就是用几个亿cao作千亿大盘。

    甚至都不需要b公司51%的股份,只需要保证自己以及自己的盟友一起控制b公司51%的股份就可以。

    现实中还会有很多经济、法律、会计、政策等因素,挺复杂,但暂时这么理解没问题。

    (各位如果看看三星的股权结构图就会直接晕掉,但抽丝剥茧最后还是通过几个控股公司实现对三星集团的掌控。)

    难怪都说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合并报表是噩梦存在,考试甚至仅仅是非常简单的情况。

    李谕以后势必要培养一个好的会计师,还得是自己核心的人。

    总之多层控股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降低风险,关键还能把自己藏在幕后。

    将来如果想要通过美国这边的ly集团渗透、参股三井财阀,李谕尽可能隐藏自己绝对是明智之举。

    第四百五十一章 挺好……

    李谕没有忘了给《sce》投上一篇稿件,内容主要讨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论文中的光量子假说,并且首先正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观点。

    不过目前大部分物理学家都反对光子存在,也就是说仍旧认为光只是一种电磁波。

    李谕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光电效应方程,即

    e=hμ-w

    (电子能量=光子能量-逸出功

    逸出功就是电子被激发出来,从金属板逃离所需的能量)

    这个式子的物理意义理解起来很简单,而且确实非常完美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不过显然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无法接受量子假说。欧洲尚且如此,更何况美国这边。

    稿件发出后,密立根首先强烈表达了反对,他发文称:“李谕先生贵为如今科学界的一位权威,还是犯了过于年轻的错误。一个没有实验验证的假说不应该堂而皇之言之凿凿地宣布出来,这会误导整个物理学界的进展。”

    李谕则写文,干脆给他指明了实验方向:“想要推翻我的言论并不难,只需要做出实验。我思考了实验的可能性,光电效应方程e=hμ-w在函数图像上是一个关于光的频率μ的一元一次方程,函数的斜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