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45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7节 (第2/3页)

李谕自然也要答应他的:“我会立刻着手进行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拉特瑙说:“只要你同意出手,我就有了十足信心。”

    卡尔·西门子也看好这项事业:“实验室所需的材料、设备,我会立刻安排妥当。”

    德国的工业实力确实强劲,柏林的这间实验室是李谕最好的实验室,比第五大道的还要好。

    几天后,研制条件就具备了。

    李谕要搞的不算复杂,是很早期的旋缸式发动机。

    ——就算李谕不出手,明年法国人也会搞出来。

    “旋”字可以理解为旋转,所以旋缸式发动机也是星型发动机,在涡轮发动机出现之前,绝大多数飞机的发动机都采用星型设计。

    市面上已经有了星型发动机的一些案例,李谕只需要对它们进行一些改进就行:把发动机中间的曲轴固定,让曲轴周围的一圈汽缸围绕着固定的曲轴旋转。

    一直到20年代,旋缸式发动机都是航空发动机的主流。

    也就是这种设计可以用十年左右。

    现在美国和法国已经搞了好几年航空发动机,相比目前正在使用的航空发动机,旋缸式发动机最大的优点就是散热。

    此前的发动机为了高功率和散热,做得都很笨重,背着外带散热器。

    而对于飞机而言,减轻重量是核心,所以只要做出来轻巧、散热良好的旋缸式发动机,必然会成为主流,统治市场。

    这玩意价格又高,放在国内生产,加上运费其他国家也完全可以接受。

    当然旋缸发动机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耗油率高、cao纵性差之类,但这些问题十年后再说呗,李谕可不想让西方技术发展太快,一定要在可控范围内。

    第四百六十一章 帮个大忙

    发动机的改进工作并不复杂,而且卡尔·西门子找来了助手,仅用了一周左右就完成了。

    那边普朗克刚感叹完李谕写论文速度如此快,这边西门子更无法想象李谕在机械学方面也有高超天赋。

    李谕之所以这么快,完全是因为有一个穿越者居高临下的眼光,知道错综复杂的各种技术路线中,哪条是正确路,大大节省了时间。

    况且也谈不上什么复杂发明,后世的航空发动机才真正复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堪称工业皇冠。

    当然也是因为知道后来的发展,李谕觉得以后有必要早早培养国内的航空人才,要是j20早点问世,一定能吓呆那些一直以为中国人都是鼠尾辫、眯眯眼的老外。

    这件事做起来也要循序渐进,就像在美国开工厂一样,必须让老外吃到一些好处,他们才能相应提供给李谕想要的。

    李谕正好带着这个专利去瑞士申请,趁着爱因斯坦还在伯尔尼专利局上着班。

    李谕顺便让普朗克再写了一封手函。

    普朗克几乎是最早支持相对论的科学界名流,对爱因斯坦相当看重。

    ——他反而对自己的量子论不是很认可,挺有意思。

    普朗克自己脱不开身,于是让劳厄与李谕同行。

    两人来到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李谕先把航空发动机的专利拿给了爱因斯坦审核。

    爱因斯坦已经升为一级专利员,收入达到了五六千瑞士法郎,算得上高收入人群。

    伯尔尼专利局这些年已经审核过很多涉及发动机的专利,所以进展非常顺利。

    次日,爱因斯坦要去大学讲课,李谕和劳厄先早早来到苏黎世大学,凭借着李谕的身份以及普朗克的信函,苏黎世大学物理系主任克莱纳接见了两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