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46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63节 (第2/2页)

6?”吕碧城问道。

    “错,”李谕说,“是60+16。”

    吕碧城一头问号,继续问道:“86哪?是不是70+16?”

    李谕说:“还不对!86是4x20+6。”

    “完全不明白,”吕碧城说,“96莫非是4x20+10+6。”

    “no,no,no,”李谕笑着说,“是4x20+16。”

    吕碧城快被绕晕了。

    李谕继续问道:“你再顺着猜一下97。”

    吕碧城说:“4x20+17?”

    李谕忍住笑说:“又不对!应该是4x20+10+7。”

    吕碧城感觉脑子都快不够用了,“完全没有逻辑嘛!”

    李谕还没给她讲法国人怎么念电话号码哪,那才叫人抓狂。

    中国人就是一个个数字念出来,法国人哪,是两位两位念。比如077785957697这串数字,法国人这么依次念:

    07

    60+10+7(77)

    4x20+5(85)

    4x20+15(95)

    60+16(76)

    4x20+10+7(97)

    如果母语不是法语的人,完全抓狂。

    李谕甚至不知道法国人小学一年级怎么学100-3?

    怎么看都感觉100-3比4x20+10+7简单吧!

    简单吧?

    李谕当初有个舍友兼修法语,因为感觉比较浪漫,但学到数字后直接吐槽“简直就像用丝绸优雅地擦屁股”。

    难怪电视上法国人留电话号码都是写在餐巾纸上。

    太长不念!

    不过法国数学还是挺强的,有柯西、拉格朗日、洛必达等一大票牛人。

    ……

    到达英国后,李谕先找到了李四光,他并没有进入美国大学,而是径直来到了英国求学。

    不过考虑到他的家境负担不起这么高昂的学费,所以势必需要李谕帮一把。

    李四光这段时间在英国没空搞革命,看了不少科学杂志,同时熟悉了一下英国环境。

    李谕同他在一家经营下午茶的餐厅会面。

    李四光说:“大英帝国不愧世界第一强国,我只在伦敦待了这么短时间,已经感到深深的震撼。我势必要努力学习科学,回国效力。”

    李谕说:“英国还是太小,人也少。全世界散了这么大盘子,马上就转不动了。”

    英国自身的衰落以及它在全球范围的收缩,本来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李四光显然不可能知道几年后的一战,于是继续说:“我看到一篇关于科学重要性的文章,内容很好,不过一些观点非常让我痛心。”

    “什么文章?”李谕问。

    李四光拿出一本杂志,翻开后对李谕说:“是一篇很长的演讲稿,名字叫做《为纯科学呼吁》,出自已经过世的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会长罗兰先生。”

    李谕随手翻了一下,文章很长,一时半会看不完,于是说道:“只听名字没什么问题。”

    李四光找到其中一段话,指给李谕,“罗兰先生在演讲中说,‘如我们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然后愤愤道,“什么叫‘退化成中国人那样’?难道中国人就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李谕凝眉看过去,的确是这么写的,于是问道:“他为什么这么说,后面有解释吗?”

    “有的,”李四光说着,又翻到后面,“罗兰先生是这么解释的,中国虽然有古老的文明,数量众多的人口,但我们却只把他们视为野蛮人,因为他们的科技几千年都没什么进步,他们满足于应用科技让生活更方便,却很少去系统探索科技原理,更没把科技当成国家发展进步的重点。

    “他们也把科学运用到了化学和物理等领域,发明了火药,但火药对他们而言只要能爆炸就够了,至于火药为啥能爆炸呢?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就是这种在科学上不讲究寻根问底、只用来维护既得利益的态度,让他们退步。”

    李谕听完后,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

    顿了顿后说:“我此前写过一篇《杞人忧天新解》,大体也在讲这个问题,只不过没有罗兰先生说得这么露骨。”

    李四光说:“罗兰先生明显是把中国人作为了反面例子,不过他并不了解我们。而且洋人只比我们强了一二百年而已,需要这么趾高气扬嘛?”

    李四光还是挺有骨气的,关键话里非常有志气。

    年轻时代就已如此,不愧是中国的脊梁。

    李谕说:“可现实就是这样,毕竟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以大家也只在意当下。”

    李四光继续说道:“我们只不过走错了一点路,成了文科生,我们在这方面一直很强;而洋人是理科学生。只是现在被理工生打了,不至于全盘否定我们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