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0节 (第1/2页)
慈禧叹道:“说的是啊,前段时间张之洞还给我进言,在京城开设如武昌之类的小学,一个民女都知道,那就准了吧!前段时间京师大学堂还计划着建个什么京师女子学堂,不如也让他们顺便建个小学堂。” 吕碧城说:“太后英明。” 慈禧说:“今后你可以去当个教师,咱们大清的小学应该试着招点女娃。” 慈禧八成是预感到自己的寿辰不多了,赶紧推行一些袁世凯和张之洞的建议,因为只有从她嘴里作出的决定,以后上任的新皇帝才会采纳。 此时经过一年的丁未政潮,北洋系的袁世凯和奕劻已经击败了瞿鸿机为首的清流派。 不过其实北洋系也没有真正赢,因为慈禧顺势把满清亲贵安插进了各大重要部门。 所以北洋派和清流派其实都输了,真正的赢家是慈禧。 这算慈禧生前最后的政治手腕,为年轻的爱新觉罗们打下一些基础。 可惜她还是太高估这些皇亲国戚,这么多年一点政治智慧都没学到,倒是一些王爷,以为出过几次国见了一点点世面就比别人都更懂了。 …… 回到家中后,吕碧城长长舒了一口气。 李谕立刻给她端过来一杯热茶,问道:“一切顺利吧?” 吕碧城说:“还好,还好,太后只是问了问漫画的事,奇了怪,她怎么会喜欢这个?” “可能是年纪大了,对政事越发厌倦,一点新奇的东西都能勾起潜在的兴趣。”李谕说。 他心里当然知道慈禧是没几个月活头了,只想多高兴高兴。 李谕又问道:“太后还说什么了?” “没啥,就是让我多给她画一些漫画,送进宫里,”吕碧城喝了一口热茶,“对了,她很喜欢那幅关于‘大清药丸’的漫画。” “啊!”李谕天灵盖仿佛被一击重创,“什么大清要完?” “就是那幅关于引进西药的,还要在上海建厂不是?”吕碧城说。 “快拿给我看看!”李谕人都麻了。 吕碧城随手翻到:“就是这个。” 李谕看了看,还好真的只是在聊阿司匹林之类的拜耳公司产品,吕碧城自己随便发挥了一下。 李谕同样长长吁了一口气:“可吓死我了!” 吕碧城纳闷道:“谕哥你怎么这么紧张?” “没什么,还好是1908年了……”李谕说,“太后的身体如何?” 吕碧城说:“看着并不怎么想吃饭,说话也有些中气不足。” 李谕连忙对她说:“这些话出去了可千万不要说!” 吕碧城点点头:“我懂的。” 慈禧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没啥心情处理政务了,事情大都交给军机处的奕劻、袁世凯和张之洞。 恰好这些人都与李谕关系不错,让慈禧对李谕没什么戒心,要不“大清药丸”几个字就够喝一壶。 第四百七十二章 听者有意 京城的新学进展的确慢了上海、天津、广州、武昌等地一大步,目前京城子弟想要学点新学要麻烦不少,只能去一些教会学校,并没有新式小学。 严复作为京师大学堂的高层,接下了在京城办新式小学的任务。 考虑到京城人口很多,东西跨度不小,所以严复迅速选定了两个地点:一个是京师女子学堂所在的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另一个就是离李谕居住的东厂胡同不远的史家胡同。 京师女子学堂的房屋比较多,但招生却不是特别多,正好把一些闲置的房子用来建小学。 史家胡同则有一些教育机构,比如专门负责审核赴美留学的游美学务处。由于游美学务处目前已经得到了清华园这块更大的土地,所以史家胡同的房子也有一些空了出来。 后世北京大名鼎鼎的史家小学,滥觞便与游美学务处有关联。 六岁的凌叔华上了这所小学,并从此与史家胡同结缘。 按照慈禧的要求,吕碧城当了一名女教习。 虽然她已经是天津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不过京城的风气并不如天津一样开放,即便只是一个影响力不大的小学,还是成了京城人士街头巷尾的谈资。 清茶馆中,几个闲散旗人正在喝茶闲聊。 “真是开了眼!一个娘们儿竟然当了教习!滑天下之大稽!” “人家是京津才女,你肚子里的墨水说不定还没她多。” “切!娘们儿就是娘们儿!要让我去听一个娘们儿对我指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