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1节 (第3/3页)
另外,考虑到有老外,又从西餐厅找来厨师,做了顶级牛排。 人员到齐后,首先举行了一场舞会,增进感情。洋人的交际舞胜在简单,普通人很快能学个大概。 载沣与载振终究年轻,而且出过国,很快融入了这种氛围。 舞会结束后,大家又聊起了最近的文化、科教方面的事情,慢慢才提到种痘。 英国早在几十年前就试图在中国推行牛痘,他们的想法很好理解,就和当初那个关于帽子的说法一样:英国人觉得,中国有那么多人,如果每个人都买一顶英国工厂的棉帽,那么全英国的工厂都生产不过来,会是巨大的贸易额。 而牛痘要是推广出去,英国的制药企业绝对能够崛起,干掉他们目前的心头恨德国药企可能也不在话下。 不过嘛,想法总是好的。 英国公使朱尔典很想从皇室身上打开口子,如果那样,他们认为就可以继续大规模推广。 额,依旧想得有点天真。 而载沣这人,虽说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不过对洋人的东西不算反感,在爱新觉罗中算是相对开明一点点的。 载沣听了英国医生关于牛痘种种好处后,说道:“本王曾经了解过,甚至也去了太医院询问。但太医院的太医说,人痘是圣祖皇帝立下的规矩,不能破,所以很为难。” 李谕插了一句:“接种牛痘不仅成功率高,抵抗天花能力强,而且不怎么痛苦。但种人痘则有失败的可能。” 李谕的话让载沣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接种人痘的场景,一般都是利用天花患者的疮痂,干燥后加工成粉,吹往鼻腔。 听这个过程就知道有失败的几率。 载沣还知道,之前道光皇帝的两个女儿种完人痘就死了。 载沣说:“太医说种痘失败,是因为种痘时心不诚,而我已经提前带着幼儿去拜过痘神。” “痘神”在晚清很常见,有些地方叫作痘疹娘娘或者天花娘娘,是民间信仰中司痘疹的女神。 既然会有这种信仰出现,从侧面就能看出人痘的失败几率很大。 李谕说:“上海的《申报》进行过多次牛痘的报道,还专门介绍了曾国藩大人当年对牛痘的大力推广。” 载沣说:“《申报》的内容我看过。” 李谕说:“那你一定见过那个《申报》记者程憩亭以身说法的例子。程憩亭说,他老家之前有牛痘局,每年春天都有大夫来给孩子打针,每年四五百小孩接种。他的两个女儿因种了牛痘至今健康无虞。 不过没几年这个牛痘局就被查封,因为有种人痘的郎中看不惯牛痘抢生意,上官府告状说打过针的孩子都死了,以及牛痘是西方的巫术,开牛痘局的大夫是汉jian卖国贼,于是牛痘局被查封。 可紧接着,第二年天花盛行,种过人痘的出现大面积死亡。程憩亭的儿子因为没有牛痘可种,也感染天花夭折。” 载沣听了蛮害怕。最近几个皇帝,要么英年早逝,如同治、咸丰;要么没有生育能力,如光绪。 爱新觉罗皇族仿佛染上了什么诅咒。 载沣看向英国医生:“您能保证种牛痘不会危及幼儿生命?” 英国医生说:“我向上帝起誓,绝不会!” 载沣并不信上帝,对李谕说:“帝师,你觉得呢?” 李谕说:“等我有了孩子,肯定接种牛痘。” “这样啊,”载沣想了想又对医生说,“我回去仔细考虑一下。” 起码有了态度上的转变,英国医生说:“王爷任何时间都可以找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