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2节 (第2/3页)
,他的确很会做买卖,而且动作凌厉、果断大胆。 李谕说:“严格讲,这叫做倾销。” 孔祥熙毕竟是在美国念过大学的,于是说:“我知道倾销的坏处,价格早晚会涨上去,但现在这钱不挣白不挣。以后要是咱们也有了石油再说嘛!李大学士的汽车产业离不开汽油,煤油汽油都从石油里来,而且您与美孚的大掌柜洛克菲勒先生有点交情,所以……” 李谕这才听出来,孔祥熙是想让自己帮他说几句话。 李谕说:“洛克菲勒先生几乎不再管具体业务。要是找他,谈谈教育基金恐怕会更加感兴趣。” 孔祥熙笑道:“他是钱太多了,否则我不信有人不爱挣钱。” 目前的情况,国内的汽油与煤油完全依靠进口。 李谕绝不会傻到告知地质学家国内几个大油井在什么地方,这种战略级的资源,还是等49年以后再问世吧。 所以即便知道煤油、汽油市场要被洋商垄断,也是没办法的事。 李谕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早就更加透彻地明白,落后国想要追赶必须做出一些不等价的牺牲。 但只要是能从中也获得一定对自己有利的收益就好。 电灯的普及肯定更难。 说到油灯,过往国内点灯用的主要是植物油,然后再加上棉线捻成的灯芯。这种灯亮度很差,所谓“一灯如豆”。 看过《三国》之类的老电视剧的必然很有印象。 而且使用时需要经常剪去烧焦的灯芯,用起来比较麻烦。 李谕说:“你要是想做洋人的代理商,只需要资金充足就可,现在内地没有人经销煤油,不会存在竞争。” 孔祥熙说:“我先找美孚公司问问看。” 此后,孔祥熙代理美孚没多久,就发现英国和荷兰共同运营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利润更丰厚,于是转而当了他们的山西总代理,大赚了一笔。 除了这两家,还有一个德士古公司,三家洋商一起垄断了国内的煤油行业。 他们三家签了协议,按照一定比例瓜分中国市场,防止互相之间竞争,同时打击其他竞争者,包括后来的一些民族企业,也根本活不下来。 这种套路屡见不鲜。 三家公司低价倾销几年后,已经让许多县城用上了价格比较便宜的煤油灯,——早期大部分煤油灯都是赠送的,所以好多人称呼煤油灯为美孚灯。 民国初年,国内的煤油需求就已经达到每年2.6亿加仑(接近10亿升),数量很大。 李谕起身说:“不好意思,我得先回去了。” 孔祥熙问道:“不等他们回来?” 李谕说:“孩子咳嗽,我需要带着去看郎中。” 陈其美正好听到李谕说的话:“会馆里就有个一流郎中,你直接带回家岂不正好。” 李谕问道:“哪位名医?” 陈其美说:“黄兴先生的客卿,别看年纪不大,我们同盟会中但凡有人生病都找他,比医馆里的老郎中都厉害。” 李谕拱手道:“还望先生引荐。” 陈其美喊了一声:“今墨!快过来!” 一名30岁冒头的中年人走过来说:“部长叫我?” 陈其美说:“李大学士的公子有点小恙,你帮个忙。” 李谕问道:“大夫尊姓大名?” “在下施今墨,哪敢在您面前说什么尊姓大名。”施今墨客气道。 这位先生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几十年后在中医界可是绝对的顶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