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5节 (第1/3页)
而此时,皇族成员以及满清高官全都回避,只有袁世凯、梁士诒以及一些各国使节进宫贺礼。 看着大殿中的寥寥几人,甚至无人下跪,追忆往昔,隆裕顿感悲痛不已,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而且一下子就断断续续咳嗽了四五分钟之久,最后捂嘴的手绢上都是血丝。 小德张看到后连忙问道:“太后,要不咱回去歇着?” 隆裕看了眼旁边坐着的溥仪,摇摇头说:“咱大清的面子不能全丢了。” 然后重新坐好身子,压着喉咙中的血说:“多谢诸位爱……诸位前来给哀家过生日。” 袁世凯也觉得物是人非,但完全是两种感觉,照例读了一段歌颂的祝词。 接着伊士曼给隆裕及溥仪拍了照片。 黑白照片上看不出脸色,但在现场的李谕看得出,隆裕已经没有多少血色。 事实上,再过半个月,她就会一命呜呼。 隆裕最后还同意他们去颐和园中游览一圈。 李谕不能浪费贝尔等人到来的机会,在颐和园游览结束后,安排他们就近住在了清华园工字厅。 之后的几天在清华开了几场讲座。特斯拉与贝尔作为通信领域大咖,有很多可讲的东西,而李谕在此之前通过手搓无线电的课程已经帮助学生奠定一定基础,相信会有更多人投身其中。 讲了三天后,他们趁着周末又去爬了长城。 老美见到中国的这些古迹的反应比欧洲人还大,毕竟老美压根没什么历史,当千年的古迹诉述历史沧桑时,对建国两百多年的美国人相当有震撼感。 又过了几天,隆裕突然去世,据说她临终时身边仅仅有溥仪、袁世凯、内务府大臣世续和两三个宫女。 隆裕终究是清朝统治的最终收场人,同时也是中国2000多年帝制的终结者之一。 袁世凯很给面子,以国丧规格对待。他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三日,各国驻京使馆也下半旗致哀。 隆裕太后的灵堂摆在故宫太和殿,灵堂上方悬挂“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 ——估计是觉得她能同意和平逊位,功劳已经比慈禧强。 总之隆裕葬礼规格之高,在清代皇后中绝无仅有。 不过这个女人在清宫正史中的记载极少,只寥寥数笔。 隆裕其实挺惨,贵为皇后,却一生不知爱为何物、快乐为何物、自由为何物。 光绪和她大婚时,都没有同床共寝。此后即便清廷有规定,每年腊月二十和正月初一、初二这三天,皇后必须陪伴皇帝就寝。但这三天里,光绪也不肯近隆裕半步。 李谕对清朝没多少好感,感觉大清做的最对的事,除了左宗棠等人在版图上的贡献,就是大清灭亡时的和平逊位。 在逊位这件事上,除了革命派的斗争以及袁世凯的逼宫,隆裕多少有那么一点功劳,只不过略显被动…… 而从此以后,紫禁城里的老大就成了小皇帝溥仪。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上天第一人 后世大家对大清可谓深恶痛绝,其实民国老百姓也不喜欢,对于袁世凯大张旗鼓给逊清太后搞葬礼的事情并不上心。 但袁世凯肯定要这么做,一来他本人作为前清官员,对隆裕多少还有那么一点旧情;二来要表示出人权和平等嘛:虽然被关起来了,但这些皇室大家也要当成公民…… 出殡当天,李谕观看时被人拍了拍肩膀,回过头发现是个洋人。 “大英帝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李谕先生?”洋人问道。 “是我,”李谕点点头,“阁下是?” 洋人回道:“本人来自苏格兰爱丁堡,你可以叫我庄士敦。” 原来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最后一任帝师,李谕同他握手道:“你好。” 庄士敦在中国已待了十多年,名字是他自己起的,也有音译成分,英文写作“johnston”。 庄士敦望了一眼出殡队伍说:“看到贵国还保有一部分传统,我深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