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71节 (第1/2页)
以前坐船挺兴奋,现在坐多了,感觉还是在甲板上晒太阳看书比较惬意。 这天,李谕正愉快地看一本侦探小说时,旁边突然有人倒地咳血不止。 几名船医过来检查后,惊恐道:“是肺结核!” 旁边的人连忙闪开。 船医几乎束手无策,乘客也自觉远离发病患者。 人群中一个50岁左右的医生说:“快把他带到单独房间,不要再去餐厅用餐。” 船医手忙脚乱cao作完后,那名50岁的医生才准备转身离开,他发现了毫不慌张的李谕,惊讶道:“先生,你怎么一点都不害怕?” 李谕当然不能说自己刚出生就打了专门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只能搪塞道:“不见得一定被传染上。” 医生又看到李谕阅读的书,说道:“这是我写的。” 李谕低头看了眼书名:《福尔摩斯探案集》,然后抬头问道:“您是柯南·道尔先生?” 柯南·道尔回道:“正是。” 李谕起身道:“幸会幸会,在下李谕。” “神秘的东方科学巨子、创造了星战世界的李谕!?”柯南·道尔再次惊讶道。 李谕笑道:“正是。” 柯南·道尔说:“我们去那边坐。” 他似乎还是有点惧怕结核分枝杆菌。 李谕问道:“看装束,道尔先生还是一名医生?” 柯南·道尔说:“我干医生这一行已经几十年,但面对可怕的结核病依旧毫无办法。三十年前科赫先生已经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医学界仍旧无能为力。找到治疗它的药物,比找到命案中的凶手还要难上一百倍。” 柯南·道尔与结核病其实挺有渊源。 作为人类顶级传染病,肺结核号称白色瘟疫,即便二十一世纪,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类感染,打到惊人的20亿。 但后世早就有了治疗办法,二十世纪初得了肺结核可是绝症,即便青霉素问世也无能为力。 德国天才微生物学家科赫于1882年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 科技同样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德国非常希望科赫可以压过法国的巴斯德一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找到治疗结核病的方法,所以德国政府给了科赫很大的科研压力。 于是1890年时,科赫在世界医学大会上表示自己发现了一种叫做结核菌素的东西,似乎有一定成效。 科赫的表述很委婉,但全世界结核患者都沸腾了,以为自己有救了,紧接着各种荣誉铺天盖地袭向科赫。 但一名英国的乡村医生柯南·道尔却感觉不对劲,他专门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种东西根本没有疗效,并发表文章说明。 事实证明,柯南·道尔是对的。 很快,与巴斯德一同位居微生物学双神位置的科赫陨落神坛。 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李谕说:“从中国去往旧金山的船上,我刚读了几本大仲马与小仲马的书,一百年前的欧洲人似乎把得结核病作为一种优雅。” 柯南·道尔说:“真是一段令人羞耻的往事。” 十九世纪的欧洲贵族,都以得结核病为荣。 当时欧洲浪漫主义兴起,人们对美迸发了极度追求,——许多反映十九世纪欧洲历史的电视剧有所展示。 那时欧洲贵族浓妆艳抹,为了惨白的脸色,不惜涂抹大量铅粉。 总之为了美,一切都可以牺牲。 而最令人震撼的美,他们认为是美丽的死亡。 大仲马是肺结核的忠实粉丝,他直言道:“患肺结核在1823年是一种时髦”,“最理想的生命终结方式是每次感情激动后咳血,而且死于30岁之前”! 肺结核患者一般身形瘦削,四肢无力,面色苍白,而低烧又为肺结核患者的脸上增添了红晕。 这种病态美完全长在了欧洲贵族的审美上。 ——难以理解。 李谕说:“小仲马的《茶花女》中有对患有结核病的玛格丽特极尽溢美之辞。” 柯南·道尔说:“我有印象,他好像是这么写的,‘身材颀长,多少瘦了些,是前所未有的娇艳妩媚,就连面失血色的微微一笑,也让人内心狂跳’。” 李谕说:“在中国,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的女主角林黛玉也患有结核病,但书中的描述要唯美一万倍。若是当时的欧洲贵族们可以看懂,恐怕对结核病更加趋之若鹜。” 柯南·道尔也算文学圈大佬,好奇道:“什么唯美的描述?” 李谕张了张嘴,却不知怎么开口,只好拿出纸笔:“我写给你看。”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