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6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4节 (第2/3页)

官。

    每当放风的时候,查德威克闲着没事就给他讲原子物理学。

    两人很快成了难友加师徒。

    卢瑟福和普朗克关系不错,后来经过德国科学院协调,并直接出面干涉,查德威克被允许在集中营里搞了一个小型实验室,继续做研究。

    有意思的是,那个年轻军官埃利斯上了四年“集中营大学”,战后也投身原子物理学了。

    堪称集中营中的奇迹。

    李谕带着卢瑟福在国内几个景点转了转,心情好了一些。

    然后又请他在大同大学、清华学校、北京大学做了几场关于“原子和电子”的演讲。

    卢瑟福讲完后对李谕说:“理论物理学你恐怕比我还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一定告诉我。”

    李谕笑道:“好极了!”

    不久后,卢瑟福到来的消息为北洋政府所知,袁世凯特意派教育部长汤化龙接见。

    汤化龙拿着一枚嘉禾勋章说:“总统一向爱戴诸位科学界的教授学者,特命我奉上嘉禾勋章一枚。”

    卢瑟福并不清楚嘉禾勋章的等级,接过来道:“多谢。”

    一年前,卢瑟福刚刚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

    汤化龙说:“如今欧洲战事吃紧,教授可以在这边多待些时间,想住哪就住哪,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卢瑟福说:“中国的饭菜名不虚传,虽然我不想早点离开,但恐怕不能久留。”

    汤化龙转而说:“总统热衷于立宪,对贵国的君主制一向尊崇,不知道你们这些科学界人士如何看待?”

    “事实上,我们只是尊敬国王,”卢瑟福简单扼要地说,“上头还有议会,不过我对政治不感兴趣,知道的不多。”

    汤化龙说:“听您的语气,起码不反感国王?”

    卢瑟福说:“为什么要反感?”

    “我明白了,”汤化龙说,“作为知识界精英分子,你们的意见非常重要。”

    李谕插嘴道:“要不还是聊聊关于科学合作的问题?”

    “当然。”汤化龙说。

    李谕说:“现在曼彻斯特大学实验室人手不够,我希望可以委派一些中国留学生过去帮帮忙。”

    卢瑟福说:“和平年代我不会拒绝,但现在就怕回国后我也要进入军方从事声呐项目。”

    李谕说:“大学里的教学总不会停止,要不随船派去一批留学生?”

    卢瑟福说:“英国的大学说不定只留下了少部分英国本土学生,还有大部分留学生。教师也不像往常多,他们去了必然耽误学业。你知道的,多延长一年毕业,就会多很多学费。”

    李谕说:“这个问题不用担忧,学费我们想办法。”

    汤化龙对留学项目同样比较感兴趣:“李谕先生说得没错,学费不会受影响。”

    “好吧,既然你们这么坚持,可以派一批学生随我一同回英国,”卢瑟福说,“但我听说德国已经生产出了可以投掷炮弹的飞艇,英国本土如今并不是那么安全。”

    李谕说:“我给学生提前讲明白,去不去遵从他们的意愿。”

    卢瑟福说:“留学确实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要是没有获得奖学金,我现在说不定还在新西兰种土豆。”

    汤化龙说:“如果能够通过留学生加强与贵国的沟通交流,我们会更加高兴。”

    汤化龙终究是个官员,也在思考对二十一条的破局问题。

    小鬼子咬死了条约不改,逼着袁世凯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