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6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8节 (第2/3页)

 当然里面也有商户反对的缘故,因为新华街要在城墙上开个新门,即和平门。

    这个门可以方便袁世凯从总统官邸出行,也可以让香厂一带模范市区的交通更加便利,从而进一步发展城市贸易,所以计划一开始就得到了袁世凯批准。

    但正阳门地区的绅商们担心新城门一旦打开,行人就无须再经行他们控制的地盘,他们的生意就会受到影响。

    商人们很聪明,没有直接说明这个理由,而是以破坏风水为由警告袁世凯,新城门的开设会对国家和他的总统地位不利。

    然后,额,然后袁被说服了,工程随之搁浅,留下大段内外城之间的新华街没有完工。直到段祺瑞上台,才下令完成了这项工程,并命名新开的城门为和平门。

    对了,关于这个城门,周作人还写了一篇散文,其中有句话很有意思,大家体会一下:

    “两三年来大家所等待的和平门终于完工了……我却只走过两次,一次是进,一次是出。”

    ——有没有一点迅哥鲁迅那句出名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味道?

    黎元洪说:“将来我出钱,把东厂胡同的道路修成沥青路,然后我也买上一辆汽车。”

    李谕笑道:“副总统会开车吗?”

    黎元洪说:“不会,有骑马难?”

    李谕说:“肯定开车简单一些。”

    黎元洪说:“那我将来有必要学一学。”

    李谕说:“只要有四驱系统,没必要等铺上沥青才开车。”

    黎元洪反正很闲:“好,我现在就买一辆,感受感受最先进的工业品。”

    朱启钤说:“最先进说不上,下次让院士先生开飞机带你在天上兜一圈,才叫先进。”

    黎元洪连忙摆手:“我可不敢去天上。”

    李谕乐道:“副总统恐高?”

    黎元洪说:“不是恐高,而是我的耳朵受不了。以前去了一次云贵地区,在过高的山上耳朵就难受不已。”

    朱启钤又说:“对了,我还没考虑过,要是飞机成了交通工具,整个格局恐怕又要大大改变。”

    黎元洪说:“还是先研究好电车问题吧,飞机太贵。”

    北京城在失去首都地位之前,还有十来年发展城市建设的时间。

    一旦1928年南京成了新首都,北京城的地位立马落了一大截,许多人涌入南京、上海,北京的财政收入大大缩水,无法大力发展市政。

    不过民国时期北京的飞机航线真心不少,很方便。

    第六百章 二公子

    战争期间发科学论文比较干燥,很难有响应,毕竟就连科学家都有大部分跑到了军队中去帮忙。

    关键是与欧洲的通信非常麻烦,尤其是德国,往里面寄一封信需要辗转非常久,可能还会被审查。

    李谕只能暂时搞点工程学上的专利。

    这段时间他弄出来了汽车雨刮器。还是按照往常思路,他只是比历史上稍微早了一点,提出机械式雨刮器。就算没有李谕,差不多不到一年后也会出现。但就算同时做出来,李谕的专利也要更合理一些,领先那么久的理念不是闹着玩的。

    汽车已经发明好多年,但截至1915年一直没有雨刮器。

    以前尚且没有全覆盖车身,雨天行车比较痛苦,雨刮器最少要在全覆盖车厢诞生之后才有意义。

    机械式雨刮器与后世的雨刮器在技术先进性上不能相提并论,它只能以一个固定频率摆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