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7节 (第1/3页)
我当时气坏了,拍案怒道,‘我就要弄注音字母,就要弄白话文,你这混账管得着吗?’ 要是不驳斥他几句,他真的会不知天高地厚,那样对他更不好。” 李谕笑道:“你这位大师兄相当不待见白话文哪。” “何止白话文,”钱玄同说,“他有句口头禅,八部书外皆狗屁。” 李谕问道:“哪八部?” 钱玄同说:“《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文选》。” 蔡元培说:“我的观点是大学要兼收并蓄,黄侃一定会留下。” 李谕点头表示同意,接着问:“白话文哪?校长怎么看?” 蔡元培说:“肯定要推广。” “正好,”李谕拿出一封信,“这是大同大学的留美学生团体刚收到的一篇文,来自美国的留学生胡适,叫做《文学改良诌议》,极力倡导白话文和文学革命。” 陈仲甫拿过来看了看,高兴道:“简直是一篇檄文,好极了!他毕业没?” 李谕说:“应该马上就要博士答辩。” 陈仲甫说:“我给他拍个电报,拿到文凭马上归国!” 胡适的这篇文其实写得半文半白,思想上也有点偏颇,不过确实挺有开创性。 李谕突然感觉,在这种时局下,就是要有激进点的人才行,不然腐朽的力量还会卷土重来。 当然了,想把白话文的水平提起来,还得鲁迅等一帮后续的大佬。 第六百一十八章 阴谋阳谋 李谕准备让吕碧城去美国留学几年,反正她本来就有这样的想法,深表赞同。 “挑个专业。”李谕说。 吕碧城想了想:“这些年写词、润稿、作画,就选文学与美术专业吧。” “ok,”李谕笑道,“以吕大才女的能耐,轻轻松松可以拿个博士学位。” 吕碧城说:“哪有那么简单,现在还没有一个女子拿到过博士学位。” 中国第一个女博士是留法勤工俭学会派出的首批学生中的郑毓秀,她于1924年获得了巴黎大学的法学学位。 “所以有机会争个第一嘛。”李谕说。 “又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吕碧城道。 李谕说:“总归能拿个美国一流大学的学位,那时候更是新时代女性楷模。” 这对吕碧城的吸引力非常大,只是想到要在异国他乡待很久,有些放心不下,于是说:“能不能让闲儿跟着我一起去?” 李谕说:“这样的话,小学也要在美国上几年。” “不可以吗?”吕碧城试探着问。 “好吧,”李谕说,“但国学部分你要亲自抓一抓,好在哥伦比亚大学有不错的东亚文化讲座,唐人街也有教授国学的老师。” 吕碧城欣喜道:“谢谢谕哥!” 她又拉上凤铃陪同,到时候李谕再让司徒美堂照顾一下,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自己也会时不时去一趟。 同程的自然还有何育杰,美国物理学会已经发了两次电报,不能太不给面子。 李谕的船停在上海码头,一行人先坐火车前往上海。 在上海见到了久违的章太炎。他被袁世凯软禁了三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才把他放了出来。获得自由的章太炎一分钟也不想继续待在京城,立马跑到了上海。 这几年吕碧城定期给章太炎的新婚夫人汤国梨寄点钱,章太炎对此一直很感激。 章门弟子没几个有钱的,虽然有几个在北大当教授,但正好遇上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