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6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1节 (第3/3页)



    也就是说,称帝将会彻底没有舞台。

    或许也是因为这两次失败的复辟,一些宗社党更加看明白了时局,后来日本人扶持溥仪复辟,包括他老爹摄政王载沣在内的很多人都不待见。

    ……

    近期的报纸对张勋可谓口诛笔伐,骂到狗血淋头。

    《申报》驻京特派记者邵飘萍不时出现在东厂胡同蹲点,李谕经常遇见他,知道他的目标是旁边的黎元洪府,有时候会跟他开玩笑:“邵记者,不然晚上住在我这吧,方便一些。”

    邵飘萍笑道:“我就是看看谁来造访黎大总统而已。”

    他在新闻探访方面挺牛。

    邵飘萍现在最想获得的新闻就是对德宣战的确切消息。

    黎元洪因为之前发布过取缔国会的指令,羞愧难当。最近府上又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黎府的卫队排长突发疯癫,用刺刀连续刺死队长和两名士兵后冲出门外,被追上的卫兵击毙。黎元洪受到很大刺激,更没有心思复出。

    没了黎元洪的阻碍,对德宣战就是板上钉钉。

    为了一手新闻,邵飘萍不知道从哪搞了辆内阁牌照的汽车,混入了内阁,见到段祺瑞后,他以身家性命担保,如3天之内在北京走漏风声,愿受处分,从而获得了北洋政府即将对德宣战的独家新闻。

    他立即电讯上海《申报》总部,消息当天传遍上海滩。

    由于现在的消息传递速度慢,5天后段祺瑞才知道。

    段祺瑞意识到自己上了当,让邵飘萍玩了个时间差的文字游戏,却也无可奈何。

    凭借此事,《申报》“北京特别通讯”风靡全国,邵飘萍的名字也随之传遍整个新闻界。

    第六百二十二章 荧光灯

    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后,李谕顺势接管了药厂全部的产业,唐绍仪和梁启超在中间没少帮忙。

    唐绍仪此刻没什么官职在身,纯属一身轻。

    梁启超则是因为当了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后才发现接手的是最烫手的一个山芋。

    整个民国时期,财政一直一塌糊涂。在这个任上,你想做点事,门都没有,只能中饱私囊。

    后来的宋子文和孔祥熙就是典型代表。四大家族里,宋家非常强,但宋子文这个人却并不贪,或者说他已经不需要贪。宋子文又很懂经济学,这让他和老蒋之间很难对付,因为老蒋总给他出“难题”,导致宋子文辞职好几次。

    孔祥熙接了宋子文的班后,干了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梁启超更是属于想做点事的,他上任后发现了一个契机:由于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庚子赔款自然不用还了。协约国如英法也都同意延缓五年支付,这样每年就省下一千三百多万银圆。

    换言之,北洋政府每年相当于多了一千三百多万财政收入(欧洲银行团控制着盐税和关税,的确可以说成是收入)。

    梁启超想趁此良机进行币制改革。不过嘛,这事压根做不成。

    更蛋疼的是,减免赔款后,北洋政府的财政仍然吃紧,还是需要借款。

    关于借款,梁启超倒是明白不能在日本这一棵树上绑死。况且日本对中国的市场存在这么重的依赖,要是让日本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除了对日借款,梁启超一直想找其他的借款途径。要是以前,还有英法比荷等选项,但现在他们打成一锅粥,根本没钱给北洋政府贷款。

    只能在美国身上想办法。

    历史上,梁启超曾赶赴美国,试图说服对中国停止贷款多年之久的美国重新加入银行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