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69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9节 (第3/3页)

对了,今年应该发给你的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薪水,我看也没有必要领了,全是废纸!”

    “我不在意,”李谕轻松道,“不如趁着这段时间没有太多理论科学任务,教授随我去趟中国,顺便赚点外快,爱因斯坦先生也会同去。”

    普朗克想了想说:“应该没有问题,毕竟学校里没有太多学生。”

    趁着这两位大佬现在都缺钱,李谕很容易邀约。

    历史上,蔡元培等人1922年时曾邀请过爱因斯坦访华,但他只是在上海短暂停留。

    从后来的书信记录看,应该缘于一场误会。

    当时爱因斯坦在日本,蔡元培和爱因斯坦约定,他去北大讲学,酬劳为1000美元。

    这个价格虽然看着很合理,也不算多,但那时候的北大正好财政非常拮据,连教师的薪水都发不下去。

    幸亏梁启超的讲学社负担了一部分钱,才凑够1000美元。

    不过当爱因斯坦抵达上海时,负责接待的斐思德夫妇不知为何没有提及报酬一事,爱因斯坦担心北大付不起钱,于是离开了上海。

    当他上了船才知道,其实蔡元培已经准备好了,就是忘了定个合约。

    可惜已经发船,爱因斯坦只能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解释未能赴约的原因。

    此前《申报》已经造了很久势,北大也准备好了迎接爱因斯坦访问,一下子全都落了空。

    蔡元培相当难过,在他眼中,爱因斯坦的光临比什么鼎鼎大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几十上百倍,却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未能办妥。

    爱因斯坦本人曾表示将来再去一趟中国,弥补一下,可惜再也未能成行。

    现在,李谕完全可以办到。

    不仅爱因斯坦,普朗克也一起叫来。

    两人很快安排好行程,与李谕一同登上轮船。

    船只还是先经过美国,因为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老美这边也很希望让他去演讲一轮。

    轮船上,爱因斯坦高兴地说:“虽然美国方面没有接受我提出的15000美元报酬要求,但他们最终还是决定给我10000美元,这个价格也不错。”

    缺钱的爱因斯坦大佬当然要把挣多少钱放在第一位,不过他还挺会“看人下菜碟”的,找老美开口就是15000,而对于蔡元培,只是1000。

    美国大学给普朗克的报价差不太多,此时的老美非常有钱,在欧洲人眼里就是纯纯暴发户。但不管科学还是艺术,欧洲人都看不上老美。

    老美自己也觉得这些方面不如欧洲,非常愿意请欧洲的顶级科学大佬、艺术大佬过来讲学,酬劳方面包满意。

    就连船票都是老美提前给他们三人买好的,普朗克和爱因斯坦一开始想低调点,坐个普通舱就好,但他们的要求被拒绝,强行塞进特等舱。

    对了,爱因斯坦还要求给他和爱尔莎安排独立的房间,无论船上还是美国的宾馆,这个要求也没有被老美采纳……

    五天后,轮船停靠在曼哈顿下城的炮台公园。

    爱因斯坦穿着一件有些褪色的毛衣,手提一个破旧的小提琴琴匣站在甲板上。

    李谕笑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来的是个音乐家。”

    爱因斯坦擦了擦自己心爱的欧石南根烟斗,说:“要说艺术家,美国人见惯了小提琴,你要是拿出一把中国的千年古琴,美国人绝对更要睁大双眼。”

    李谕说:“我确实在学,可还是差点意思。”

    看到岸上挤满记者与欢迎的人,魏茨曼走过来对爱因斯坦说:“机会太好了!请你在演讲时务必提到犹太的复国主义。”

    爱因斯坦说:“抱歉,我不能这么做,因为那就像在众人面前脱衣服。”

    魏茨曼坚持道:“您一定要做点什么!”

    爱因斯坦推辞不过,于是说:“我只能在演讲中提到让美国人出钱赞助一下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

    “总比一点不提要好。”魏茨曼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