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70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06节 (第2/3页)

先生,我倒是好奇了,俗与不俗,有什么标准?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孙举人冷冷一笑:“街头摆摊上换几个铜板的小品,怎能同有墨味的真品相比较?”

    “你是说,白石先生的画作是摆摊上的小品?”陈师曾也听不下去了。

    孙举人眼神中饱含鄙夷地审视了一下齐白石的画,然后说:“我看差不多!一个木匠,诗、赋、sao、词读过多少?有王维、吴道子、顾恺之的功力?”

    李谕不紧不慢地说:“孙举人的看法我无法认同。历代多少名家都是出自寒门,甚至可以说自古寒门多名士。而一些纨绔子弟嘛,就像京城里那些游荡的觉罗,倒是只知道妓馆酒楼,功名两空。”

    孙举人怒道:“谁是纨绔子弟!?”

    李谕悠悠道:“名落孙山,不是进士而是举人,这名字,啧啧啧。”

    孙举人脸上涨红:“油嘴滑舌!看你穿得洋里洋气,我还没有说你,来什么南纸店!装什么文化人!”

    “孙举人,你竟然没看出来吗,这位是名震天下的科学巨子李谕先生。您说他没文化,可就说明自己太没文化了。”齐白石此时正好来到了店中。

    “李,李大学士?帝师?”孙举人听后嘴巴都不利索了。

    齐白石好整以暇道:“你连数字符号都不认识几个,就别在这里丢人了,回去好好学学怎么算账吧,省得吃了上顿顾不上下顿。”

    “算,算账,那是下人干的事!”孙举人嘴上说着,但已毫无底气,脚步不住往门口移,一溜烟走了。

    齐白石拱手道:“多谢院士先生维护本人声誉!”

    李谕轻松道:“正好我也想买先生的画作,他骂你,不就也是骂我的品位了,当然要还嘴。”

    齐白石道:“我在京城数月,没有卖出几幅画,承蒙院士先生喜欢。”

    李谕说:“这几幅画还有那个扇面,我一并买下。对了,怎么没有看到有虾的画作?”

    齐白石说:“虾?我确实有画虾的打算,不过还要潜心研究几年。”

    原来他到了这个年岁才刚开始画虾,李谕说:“非常期待!此外,要是先生有时间,可不可以再为犬子刻个印?”

    齐白石爽快答应:“最近我没有什么别的事,刻多少都好说。”

    李谕笑道:“润格就按白石先生的规矩来。”

    白石老人的特点就是有点“抠”,更何况现在他非常缺钱。

    李谕没忘再买点宣纸。

    陈师曾对于能认识李谕非常高兴,接着提议道:“我刚好买到几张文明茶馆的戏票,今天有一出新戏,由大红大紫的梅兰芳还有杨小楼共同演出,名字叫做《霸王别姬》,不如一同去欣赏欣赏?”

    他的态度非常诚恳,李谕根本无法拒绝,随同来到了茶馆。

    毕竟《霸王别姬》确实名声响亮,听听挺好的。

    这出戏是梅兰芳和杨小楼刚刚排出来的,最初的本子由大剧作家齐如山根据明代沈采的《千金记》传奇改编,在原作的基础上又参考了《楚汉争》的剧本,对《霸王别姬》作了重新修订。

    最初的版本写出来后,场子非常多,需分两天才能唱完。然后很多梨园大咖觉得分成两天唱显得不完整,于是进行了缩减,最终变成现在一天唱完的本子。

    今天李谕他们去听的,分成十五场。其中的打戏很多,非常受观众喜欢,就是杨小楼会比较累。

    1936年左右,《霸王别姬》又改成十二场;解放后,继续减为八场。

    反复删减修改,让这出戏剩下的全是精华了。

    当然了,改成这么少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杨小楼过世后,梅兰芳没有找到更好的搭档。

    即便没有听过原版,每个人也知道梅兰芳的这出戏。

    记得有人曾讥讽说“梅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