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5章  (第1/2页)
    他撑着床榻站了起来,走到窗边望空中流光溢彩的水镜,仿佛望见郁达夫一颗赤心。    他喃喃自语:“笔可为刀……”    柳宗元轻轻呼出一口气,神色似有震动:“我小看郁达夫了。”    他有悲哀,却难凉热血。    太极宫。    李世民也是意外:“竟是个血性文士。”    在苦楚中沥出热心,有文人笔,也有兵士气,他为之前草率的看法道歉。郁达夫不是重压之下的郁闷文人,而是文竹节士,秀拔挺立。    未央宫。    刘彻眸光微动:“郁达夫还有军士之才。”    那《估敌》文,非有远见卓识不能写。他摸了摸下巴,想起楚棠顺便的那一句:    “《论持久战》,听来似是一本兵略之书?”    他神情又凝重了几分,微微沉吟:“那伟人,果真不是一般词人。”    诗词已经是上佳之笔,还能写出兵略要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    第50章 故都的秋结尾+琵琶行序    【郁达夫也为我党提供了许多援助,这样的人,是民族的义士,却是敌人的仇雠。由于汉jian告密,日本宪兵开始全面调查他,郁达夫不得不开始流亡。    1945年8月29日,他被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此前的8月15日,日军已降;9月9日,于南京举行签字仪式。天光似欲晓,他却无法得见。1952年,郁达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怎会如此?”    苏辙不受控制地睁大眼睛,“明明已经胜利了啊!”    苏轼亦是摇头,语带叹息:“寇贼本性,即使败局已定,也要困兽犹斗,将那些义士赶尽杀绝。”    可叹郁达夫,为抗战奔走半生,却无法回到胜利后的国土。    唐朝。    李贺阖眸:“虽非马革裹尸,亦是为国为民,死而后已。”他佩服这样的文士。    另一边,白居易忽然起身,将房中的纸笔俱拿了出来,神情郑重地铺纸研磨。    对面的元稹奇道:“乐天兄你这是做什么?”    白居易一手拉着袖口研磨,一边答道:“此等义士,当为之赋诗一首。”    元稹看了他一眼,打趣道:“不怪人家抢了你的位置?”    白居易停下手,摇摇头笑道:“戏言罢了,郁达夫有好文章,更有卓绝风骨,一介文士捐躯国难,实是难得之英豪,令人感佩,我让贤让得心服口服。”    “乐天兄何必妄自菲薄,”元稹笑了笑,接着道,“不过你所言甚是,义士高古,我也来为他赋诗一首,略表敬意!”    白居易心情甚好,奉笔而上:“好,我二人同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