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8章  (第1/2页)
    “将军虽为武将, 亦通儒学, 自然——”    这位魏军主帅摆了摆手, “间使有信自陇中传来, 今岁陇西起热风, 大旱千里,此天不绝我大魏!”    “大魏之圣德,显之于明君也!”参军那两只眼睛立时睁大了,而后起身长揖到地,一套场面话讲完之后,方才抬眼小心地看向张郃,“只是诸葛亮究竟何时方能撤兵,仍未可知啊。”    张郃略有些得意的笑了。    “就在月余之间。”他说。    “将军这话怎讲?”    军士端了朝食进来,当真有一盘精心切制成薄片的鱼脍,旁边又附了一碟虾酱。    “诸葛亮令收拢流民,疏理漕运时,我已知其不得长久。”    “为何不得长久?”    “战时论仁,乃宋襄公之仁也。”    流民自东而来,多半是为了逃避重税与劳役。至汜水关附近时,守军总会不辞辛劳地抓捕他们再遣送回去。    但当流民绕过汜水关,进了京畿地之后,张郃却不会再对他们做些什么。    无论是抓他们送回嵩岳以东,还是羁押在洛,亦或者就地处决,这几种选择,张郃一个也看不上。    他乐于见到流民向黄河而去,投奔蜀军。    那些流民太过瘦弱,不能承担劳役之责,对大魏来说,已是负担。    蜀军是要吃饭的,流民也要吃饭。    天气炎热,那些流民疲惫不堪,饥困交加,吃得少了会死,吃得差了也会死,死了又会爆发瘟疫。    劳心劳力,收效甚微。    除此之外,间使所报之的还有一桩——诸葛亮虽留下十几万降蜀的魏军在陇中开垦荒地,但荒地第一年便想要收成并非易事。    况且他又免去了荒地十年粮税,那么,蜀军吃什么?    张郃夹起一片切得透明的鱼脍,蘸了蘸虾酱,送入口中,只觉入口时鱼rou清甜,虾酱醇厚,妙不可言。    “若如此,末将心下亦安……”    “何事?”张郃听得参军话里有未尽之意,忽然醒悟,“汜水关处?”    参军乖巧,低头默认。    魏军主帅端起一杯浊酒,一饮而尽,长出了一口气。    “我亦悬心此事,郝昭虽擅守城,毕竟出身低微,怎能与曹爽抗衡?”    帐篷里静了一静。    “若与诸葛亮久峙,汜水关危矣。”    只是他们这班外姓武将都十分明了自己的地位,任谁也不会去魏王面前说起曹氏宗亲的坏话——尤其曹爽还有同魏王自小一起长大的交情。    谁能比拟?    曹爽到了汜水关,不改骄奢之气,郝昭只是忍作不见罢了。    毕竟曹子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