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7章  (第2/2页)
无辜……”    江稚鱼越念,眉头越紧。    这上面写:    南山孤儿寡母,一年只能收粮八斗。    可是锦州义仓,征收公粮却要四斗。    苛政猛于虎,逼得那母亲撞柱身亡。    徒留下孩子,无辜哭泣……    她只想着设立义仓,预防即将到来的锦州大旱。    却不知道,这个时代……    设立义仓,会面对这样多的阻碍。    她开始疑惑,焦虑。    【可若不建义仓,那锦州大旱,会死更多的人……还有三舅舅……】    【这是那个吗?救一人还是救天下……】    这问题太难了,她觉得自己负担不起。    【突然觉得,狗皇帝……有点可怜……】    狗皇帝闻之,眉梢一挑,颇感欣慰。    但也还是抓住了症结,提示道:    “如今关键,在于……文武百官,天下苍生,不认为锦州设立义仓是必要的。毕竟,锦州连年风调雨顺,罕有灾祸发生。”    【也是……毕竟他们不知道锦州就要大旱了,但天灾人祸,谁能预料?】    谁能?    江稚鱼眉眼一亮。    预料天灾。    大师能啊!    没想到,宋时微找来的骗子和尚,悟静,还能帮她这么大一个忙!    不枉她训练他多时,又辛苦为他造势。    “回禀圣上,前几日臣女的三舅舅,提议说在锦州设立义仓,并非不经之谈。”    “哦?详细说来听听。”    皇帝见她眉眼一亮,还后退一步恭谨行礼。    不由得也来了几分兴致。    小家伙真真是可用之才。    不过提点一二,便有了对应之策。    江稚鱼颔首上前。    “圣上耳目通达,想必定是知道臣女府上有一客卿大师,其法能,足与昙鸾大师齐名。”    皇帝颔首。    心道:国师之计,以安民心。    此计甚好。    皇帝由衷赞叹,但还是掩下情绪,循循善诱:    “朕倒是有所耳闻,大师法号……悟静?”    “悟静。”    二人异口同声,彼此了然于心。    “是他向你舅父谏言,锦州必有大旱,宜应早立义仓?”    “正是。”    皇帝点点头,心中已有谋划。    第二日上朝,百官果然再起争议。    皇帝建造想好的台词,说与众人:    “众位爱卿可曾听闻,近来京中有位高人,法号悟静?”    百官彼此对视,小声议论纷纷。    “我听说过,听说……那大师知远古,通未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