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8节  (第1/3页)
    第二天,他的学生:“老师,我昨晚把这本乐谱全都背下来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学新的内容了?”    他:“…………”    维兰德先生!维兰德先生管管你儿子吧!他晚上不睡觉就是为了背一整本乐谱,见鬼的他还全都背过了!这种记忆力你送他来学什么音乐,让他去当间谍都比这靠谱吧!    第三个星期:    “老师?该起床练琴了。老师?”    “什么?这就天亮了?!我再……呃,今天我们出门、出门,先不练琴了,我带你去听其他音乐家的演奏,观摩学习也是必要的一环。”    “好。”    a few hours later……    “你觉得怎么样,silber?”    “跟老师弹得差不多。”    “啊?真的吗?”    刚才听的可是大师级别的演奏啊,难道老师我真的有这么厉害?(虽然觉得哪里不对,但年轻的老师还是非常高兴)    第四个星期:    “老师,该起床练——”    “今天出门!出门!出门!”    a few hours later……    “你觉得刚才酒吧里那个钢琴师弹得怎么样?”    “跟老师弹得差不多。”    “……?”    等等,那种水平也叫差不多吗?你老师我好歹也是能登上大厅的音乐家啊!不对劲,很不对劲!    “silber,你不觉得老师跟他弹的,有亿些细微的差距吗?”    “嗯……刚才的曲子他弹错了4个音,按下每个琴键的间隔也不同,但公差在0.5秒内,完全可以接受。人的手无法做到100%的精密度,出现误差在所难免,老师跟其他人弹钢琴的时候也有类似的误差……”    “不不不不不不完全错了!你在说什么?你在说什么东西?!你学的是钢琴不是在工厂冷血无情地加工螺丝钉!”(不可名状的钢琴老师尖叫)    第五个星期:    “听着,silber,钢琴是一种感情的艺术、灵魂的表达,你要用心去体会……”    “没听懂。”    “啊,啊……总之,你所谓的‘误差’都是音乐情感表达的一部分,包括按下每个琴键的轻重,偶然间加快或者放缓的节奏,都是随着音乐家的心情来的,每一处细微的不同正是音乐家的‘个性’所在,尝试将你的心情灌注到音乐中……”    “嗯。”    “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你想象一个平静、安逸的场景,想象你的家,想象故乡一样的宁静与温柔……”    虽然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些欠缺,但老师还是很欣慰的,因为他的学生真的很听话。除了不是很听人话(?)之外,他的学生真的很听话。    第六个星期:    朋友问他:约纳斯,你最近心情不好吗?我刚才路过你家,听到你弹的曲子像是要杀人。    他:……你听错了,那是我的学生在练琴。    朋友:天哪,那你的学生真的是个天才,我仿佛从他的曲子里听出了凌冽的寒风、厮杀的狼群和血色的月光,所以他弹的是什么?我怎么听着有点耳熟,是你的新曲子吗?    他:你真没听出来吗……这是德彪西的月光……    朋友:………………    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朋友看他的眼神相当一言难尽,好像是在问你是怎么教的学生,把好好的小孩教成这个样子,这是人干的事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