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节 (第1/2页)
裕王却说道:“钧儿,你出来罢。” 于是,在高拱震惊的目光中,一个稚童从书案后站了起来。 “这……”高拱脸上的神情变了又变,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很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讲经是一件认真而严肃的事情。在孔圣人的画像前,容不下半分儿戏。 可他怎么也不敢相信,桌子下面藏着一个孩子。 看这孩子的容貌和衣着就不难猜到他的身份。年仅两岁半的裕王世子——朱翊钧。朱翊钧站在父王身旁,也在认真的打量高拱。 高拱也看着他,尽管只是个不满三岁的孩子,站在那里却一点也不怯场。果然是在皇上跟前都敢发脾气,扔金丹,骂严嵩是坏人的主。 生在帝王家的孩子,某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 高拱张了张嘴,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在朝中不与任何人结交,既不偏向严嵩,也不偏向徐阶,甚至连同为裕王讲官的陈以勤和殷士詹都与他没有半分交情。 严嵩当上首辅,靠的是拍嘉靖帝马屁。徐阶想上位,一心一意要斗倒严嵩。 他的目标与他们一直,但手段不一样——他尽心尽力辅佐裕王,就是等着有朝一日,裕王登上大统,自己位极人臣。 所以,裕王就是他政治生涯的唯一指望。 严世蕃曾经找到他,问:“我听说裕王对我的父亲有些不满,这也是为什么?” 他没问是不是,而是问为什么,显然就是给裕王和高拱挖了个坑,只等他往下跳,将他们置于死地。 此时正是严嵩得宠之时,如果高拱顺着严世蕃的话说裕王有什么不满,很快就会传到嘉靖帝耳朵了。 你爹信任的首辅,你凭什么不满?皇帝让你来当,首辅让你来选? 但高拱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裕王,顾左右而言他:“国本久已决定了。裕王殿下的讳字,从后从土,是土地之主,这是皇上赐名的意思。亲王讲官,旧例只有检讨,但是裕王讲官,兼用编修。和其余诸府不同,这是首辅的意思。殿下常说唯有首辅才算社稷之臣,请问不满的话从何而来?” 裕王也不想让高师傅为难,更不愿师傅对他失望。他又暗自叹一口气:“钧儿年幼,他什么都不懂。是我这个做父亲的太过溺爱,让高师傅见笑了。” 朱翊钧注意到高拱神色不好看,也感受到了他爹的羞愧和为难。于是,主动站出来说道:“因为你突然出现在门口,我害怕,所以躲进去了,不怪我爹爹。” 他嘴上说着害怕,其实表现得一点也不害怕。 他连嘉靖帝都不怕,何况高拱。 但裕王着实没想到,儿子竟然会主动站出来维护他。 “……” 书房忽然安静下来,高拱没说话。裕王也不知道他什么想法,也只好站在原地。 朱翊钧咬了咬下唇,又说道:“你刚才讲的,我都记下了,我背给你听,你不要怪我爹爹。” 这话倒是让高拱有些意外:“殿下此话怎讲?”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修也,尊贤也,亲亲也,敬也,体群也,庶民也,来百也,柔远也,怀诸候也。 修则道,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昆弟不怨,敬则不眩,体群则之报礼重,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则财,柔远则四归之,怀诸候则天下畏之。” “……” 这是高拱刚才给裕王讲的那一段《中庸》,但并不是一整段照着念诵,其中穿插着许多对文章的阐释和理解。 想不到,这躲在书案下的小世子,只听了一遍,竟然能完全背诵下来。 裕王更是惊讶,他不在宫中,所以从不知道他儿子竟然有这样的本领,不管什么,凡是听一遍,就能记住。 朱翊钧看他们都不说话,于是又问了一句:“我有没有背错?” 这时候,高拱才缓和了神情:“殿下所背一字不差。” 朱翊钧这就放心了,他点点头:“那我去别处玩,你不要再生我爹爹的气。” “……” 听了他的话,高拱哪里还会生气。就冲这位小世子,他就敢下定论,自己当年孤注一掷的选择是正确的。 小家伙说完就出了书房,不再打扰他们。 王府呆着实在没意思,他在宫里关着,在裕王府也关着。再有两天,他又要回宫了,还得继续关着。 来的时候,马车经过熙攘的街道,他看到了一个皇宫以外的世界。 原来街上有那么多人,男女老幼,大家穿的衣服都不一样。街道两旁有那么多商铺,卖什么的都有。还有那个及萃楼,大伴说里面有好吃的,他也想去尝尝。 此时,裕王走了过来。看到他皱起眉头,若有所思:“钧儿,在想什么?” “爹爹,”朱翊钧拉着裕王的手,“我想出去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