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节 (第2/2页)
陪着孙儿登高望远,郊游了大半天,嘉靖忽然想起来,他还有个孙子,景王生的,他记得似乎就是重阳前后的生辰。 过年的时候,景王说孩子病着,也没带进宫来,这又是大半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回到万寿宫,嘉靖越想越不对劲儿。以景王那张扬的性格,刚生下孩子那会儿,还挺活跃。今年严嵩罢官之后,他就老实了,几个月每天到有什么动静。 嘉靖便赏了些东西,让人送去景王府,顺便看看景王什么情况,可太监的回话却让他大为震惊。 孩子因为早产,先天禀赋不足。一直体弱多病,年后不久,就夭折了。 毕竟是皇孙,虽说没起名也没受封,但也不能说没就没。 嘉靖又派人去了趟太医院,把去过景王府的几位太医全都叫来问话。 几名太医都说,那孩子先天缺陷,出生时就比寻常婴儿小了许多,几乎不可能长大。 其中一位太医欲言又止,被嘉靖敏锐的察觉到:“有什么话就说!” “景王妾室生产当日,是臣在太医院当值,臣赶到王府的时候,孩子已经出生,产妇却大出血。” “臣认为……” 太医再次欲言又止,嘉靖耐性有限,沉声道:“说。” 那太医立刻跪了下来,接下来他所说的话,很有可能让他丢掉性命:“臣认为,景王妾室并非自然生产,而是提前服用了催产的药。” 嘉靖面色更加阴沉:“你是说,景王故意让孩子早产?” “他为什么这么做?” “……” 太医不知道,但嘉靖心中却已经有了答案。 “你可知道诬陷亲王是什么罪过?” “臣不敢,”太医头磕在地砖上,发出清脆声响,“太医院出诊至少两名御医,且都有病案记录。那日臣与吏目进入房内就闻到了浓重的麝香的气味。” 嘉靖又问:“你凭什么这么确定?” “麝香气味浓烈而特意,挥发性极强。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无论内服还是外用,皆可堕胎,臣绝不会认错。” 嘉靖催促道:“接着说。” “臣以为,使用微小剂量的麝香,或许只是让产妇提前生产,并非堕胎。” “……” 嘉靖坐在龙椅上,不再说话,面色阴森得可怕。 他不立太子,朝中官员“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并且说到做到。前两年,原任春坊中允的郭希颜以“严嵩欲谋害裕王以摇动群情”为由上疏,明着是请求立储,实则数落皇上不是。 嘉靖看后大怒,说他:“欲以片言之间别,疏君臣父子兄弟,自古邪臣以死博功名,未有如希颜者也。” 然后将其处死,并枭其首级传阅各省。 正因为如此,出生仅仅比裕王晚了25日的景王看到了希望,一直没有就藩。 事实上,这也是他默认的。他不喜欢裕王软弱的性子,反而纵容景王的猖狂,后来发现,这儿子也是个蠢货。 他不过是看裕王生了儿子,所以着急了,这才着急忙慌生个儿子,还丧心病狂的用这样的手段生在了重阳节,因为他很清楚,他的父皇每日问道修仙,图的就是个长生不老。 皇孙降生在重阳节当日,这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降祥瑞吗? 虽然笃信“二龙不得相见”,嘉靖和两个儿子一年到头见不了两次,但毕竟是亲儿子,他多少也有些了解。 以景王那脑子,绝对想不出这么狠毒的争宠伎俩,背后一定有人给他出谋划策。 想想他平日和哪些人来往密切,再加上相似的形势风格,就不难猜到,这是谁给他出的馊主意。 嘉靖沉吟半晌,下面的太医个个提心吊胆:皇帝不会为了隐藏儿子的罪行,把他们都砍了吧? 皇帝虽然确实有点疯,但还没疯到这个份儿上。 嘉靖让人取来医案,他亲手把那日的记录撕下来,投进了火炉中。几位太医想活命,就把嘴闭紧一点。 很快,嘉靖就下旨让景王就藩。景王还想再挣扎一下,上疏请求年后再走。嘉靖不允, 藩地他都选好了,就在湖广布政使司德安府安陆县。 安陆县可是个好地方,景王的爷爷,嘉靖他爹兴王朱祐杬的封地。 在兴王就藩之前,这里曾有过两位藩王,最后的结局都是因为死后没有子嗣承袭爵位而裁撤。 兴王也觉得这个地方不太吉利,在弘治四年改封长寿县。 弘治八年,孝宗又封岐王朱祐棆于此,六年后岐王薨逝无子,王府再度空置。 正德元年,武宗封寿王朱祐榰于安陆,寿王长寿,活到了嘉靖三十年,但仍然没有子嗣。 嘉靖匆匆给儿子选了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也属实是没办法,到了他们这一代,好的地方已经封得差不多了,可供选择的地方太少。 而最关键的是,兴建王府还要在旁边建家庙、祭坛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耗时耗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